[发明专利]一种零件测绘用零件孔位角度测量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74853.0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54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汪世伟;陈伟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世伟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G01B5/02;G01B2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2026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零件 测绘 角度 测量 工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工具,尤其涉及一种零件测绘用零件孔位角度测量工具。主要是提供一种无需减少人工操作量,同时对测头直径进行控制调节,配合测头的精准放置,尽量保证测量结果精准的零件测绘用零件孔位角度测量工具。一种零件测绘用零件孔位角度测量工具,包括有:基座、数显式角度测量仪、定位柱、延伸机构和定位机构,基座一侧设有可以显示出测量角度的数显式角度测量仪,数显式角度测量仪底部一侧设有延伸机构,延伸机构一侧设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上等距设有3个定位柱。调整导向套左右移动带动定位柱移动,同时转动测量臂带动定位柱转动,如此便可将定位柱分别放置在孔位内,完成高度和角度的测量,实现基本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工具,尤其涉及一种零件测绘用零件孔位角度测量工具。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领域经常涉及到某零件表面间隔设有若干通孔,然后通过若干通孔与其他零件装配连接,为确保与其他零件的装配,多孔零件加工完毕后,需进行孔径及孔距检测,随后再进行记录测绘,配合后期的零件使用,通常采用直尺或游标卡尺进行测量,由于存在读数误差及纵向和横向的累积误差等因素,导致测量精度较差,影响了零件间的装配。
传统测量孔位置度的方法一般是采用三坐标测量机直接判断法进行测量,现有的测量机测头直径一般为1毫米、2毫米、3毫米、4毫米这几种规格,将测量机的连接点测头作为中心点放置于需要测量的孔位上,转动测量机两侧位于另外两个孔位上方,角度和距离便可经测量机进行展示,但测量机的测头直径规格固定,会导致被测孔径根本无法探测到法向孔的中心进行测量,且测量机的使用操作量过多,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减少人工操作,同时对测头直径进行控制调节,配合测头的精准放置,尽量保证测量结果精准的零件测绘用零件孔位角度测量工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测量机的测头直径规格固定,会导致被测孔径根本无法探测到法向孔的中心进行测量,且测量机的使用操作量过多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减少人工操作量,同时对测头直径进行控制调节,配合测头的精准放置,尽量保证测量结果精准的零件测绘用零件孔位角度测量工具。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零件测绘用零件孔位角度测量工具,包括有基座、数显式角度测量仪、定位柱、延伸机构和定位机构,基座一侧设有可以显示出测量角度的数显式角度测量仪,数显式角度测量仪底部一侧设有延伸机构,延伸机构一侧设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上等距设有3个定位柱。
更为优选的是,延伸机构包括有测量臂和导向套,数显式角度测量仪底部一侧转动式设有2个测量臂,测量臂一侧均滑动式设有导向套。
更为优选的是,定位机构包括有导套、导杆、限位板、第一弹簧、固定框和橡胶环,导向套和数显式角度测量仪上均设有导套,导套上均滑动式设有导杆,导杆底部均设有定位柱,导杆顶部设有限位板,导套顶部均设有固定框,固定框内侧套有橡胶环,导杆与固定框滑动式连接,且限位板底部均与固定框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定心机构,定心机构包括有缩回键、伸出键、电动推杆、滑套、滑杆、驱动锥、导向框和定心板,基座顶部一侧设有缩回键,限位板顶部一侧均设有伸出键,导杆上部内壁均设有电动推杆,导杆下部内壁均设有滑套,滑套上均滑动式设有滑杆,滑杆顶部与电动推杆连接,滑杆底部均设有驱动锥,定位柱内均匀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导向框,导向框内均滑动式设有定心板。
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有导向管、伸缩杆、连接架、第二弹簧和支撑环,基座底部一侧嵌入式设有导向管,导向管上滑动式设有伸缩杆,伸缩杆底部设有连接架,连接架顶部与导向管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连接架一侧设有支撑环。
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复位机构,复位机构包括有外壳、第一减速电机、绕线轮、拉线、连接块和复位键,导向套顶部一侧均设有外壳,外壳内壁的内侧均设有第一减速电机,导向套顶部一侧均转动式设有绕线轮,绕线轮均与同侧第一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测量臂顶部一侧均设有连接块,连接块均与同侧绕线轮之间连接有拉线,基座顶部设有复位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世伟,未经汪世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48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