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供铆接手扳葫芦扳手内板与制动器罩的专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74717.1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5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黎士存;张哲兴;赵广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成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1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铆接 葫芦 扳手 制动器 专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供铆接手扳葫芦扳手内板与制动器罩的专用装置,包括芯模座、上模板和上模体,上模体具有本体部、缩颈部和上模头,缩颈部的径向外周侧面与本体部的轴向内顶面圆弧过渡,芯模座轴向开设中心通孔,上模头与中心通孔上下对中且适配,缩颈部底面与芯模座顶面上下对应,芯模座在其顶部的外侧面凹设圆周沟槽;本体部的底部被加工成朝缩颈部的外围空间向下伸展的环状凸部,环状凸部的限位内周侧壁与轴向内顶面过渡连接。压铆全过程中,扳手内板其外翻弯圈的外周缘被约束固位,扳手内扳的内孔精度一致、不缩径,确保了制动器罩跟外翻弯圈与内孔圈壁间的迂回部的活动间隙以及与扳手内扳其内孔圈的径向活动间隙,保障了批量生产成品零报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铆接手扳葫芦扳手内板与制动器罩的专用装置,属于手扳葫芦铆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请参见申请号为2019114268244、名称为一种手扳葫芦扳手内板与制动器罩的专用铆接装置的发明申请,该专利申请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扳手内板的换向棘轮座孔存在不可克服的缩径问题,以及压铆过松、过紧不可控的问题,但是仍然存在翻边与折边的过渡弧形区不可控以及翻边端沿不可控的情形。
由于翻边与折边的过渡弧形区不可控,导致走形后的折边与制动器罩的径向间隙过大,使用过程中发现扳手内板晃动过大,进而影响扳手内板的扳动操作工效;由于翻边端沿外移,致使扳手内扳的换向棘轮座孔尺寸精度一致性不高,换向棘轮座孔缩径后使得换向棘轮装入后势必影响容纳于其内的换向棘轮顺畅转动,最终导致扳手内板与制动器罩在大货批量压铆生产时存在一定数量的报废情形。
并且,现有装置的结构过于繁杂,比如需要用到定位圈、压簧和供压簧套装的滑动用连接螺栓,芯模座需要在其中央设置限高部,且芯模座在限高部与支承部之间设置供定位圈安装的容置槽,容置槽在其槽底需轴向开设供连接螺栓以及套装连接螺栓的压簧滑配用的双台阶通孔。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上述申请专利加以优化改进与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洁的供铆接手扳葫芦扳手内板与制动器罩的专用装置,以达到铆接成品零报废的目的。
为此,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供铆接手扳葫芦扳手内板与制动器罩的专用装置,包括芯模座、上模板和固定在上模板其底面且间隔布置在芯模座上方的上模体,上模体具有本体部、沿本体部依次轴向延伸的缩颈部和上模头,缩颈部的径向外周侧面与本体部的轴向内顶面呈圆弧过渡,芯模座轴向开设中心通孔,上模头与中心通孔上、下对中且适配,缩颈部的底面与芯模座的顶面上下位置对应,其改进点在于:所述芯模座在位于其顶部的外侧面凹设有供扳手内板套设并搁置的圆周沟槽;本体部的底部有被加工成朝缩颈部的外围空间向下伸展的环状凸部,该环状凸部具有的限位内周侧壁与所述轴向内顶面过渡连接。
上述圆周沟槽的槽平底壁与槽侧壁通过圆弧过渡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后,可提高压铆前扳手内板的定位支承可靠性。
作为优先,压铆行程为8.5mm。
由于小行程压铆因而功效高。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芯模座仅需加工中心通孔、圆周沟槽,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极为简洁,加工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成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河北成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47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