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多锅筒纵置式锅炉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774362.6 | 申请日: | 2021-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49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 发明(设计)人: | 刘怀洋;陈达明;朱新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业锅炉(无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2B21/18 | 分类号: | F22B21/18 |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聂启新 |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多锅筒纵置式 锅炉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模块化多锅筒纵置式锅炉结构。其包括上锅筒,所述上锅筒出汽端分别连接N个汽水引出管一端,N≥2,N个汽水引出管另一端分别连接两个对流模块的进水端,每个对流模块左右两侧出水端分别连接两个下降管一端;所述上锅筒回水端连接集中管一端,集中管另一端连接两个分散管的一端,两个分散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两个炉膛模块的出汽端,炉膛模块内设置燃烧器,每个炉膛模块两侧进汽端分别连接两个下降管另一端。本发明将炉膛和对流管束膜模块化设计,解决单一上锅筒运输受限的问题,锅炉的额定蒸发量大大提高;采用了双炉膛模块降低了单一炉膛的热负荷,抑制了氮氧化物的生成,更加有力与环保和燃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模块化多锅筒纵置式锅炉结构。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消耗以煤为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频发的雾霾,酸雨,温室效应等极端天气反馈了使用煤作为燃料的弊端,促使社会的能源转型,由煤改为燃气的能源消耗思路。现有的现有燃油燃气上锅筒,低参数小容量的有WNS蒸汽上锅筒,也可以是双锅筒纵置式室燃炉,或是纯散装的∏型结构,散装上锅筒需现场进行安装,安装周期长,现场焊接工作量大,人工消耗高。现有SZS上锅筒的发展结构形式为一侧有膜式壁组成的炉膛,一侧为过热器及对流受热面,或是仅有对流受热面。
双锅筒纵置式室燃炉受限于结构模式,此类型的上锅筒布置过于紧凑,上锅筒的炉膛的辐射受热面和第二通道的对流受热面都不能太大,随着锅筒额定压力的升高,对上锅筒蒸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这样势必需求更大的锅筒,更高空间来提高蒸汽品质。运输尺寸,现场安装工作量限制了这种上锅筒的高度,锅筒的直径。而且双锅筒纵置式室燃炉的锅筒因辐射受热面的容积热负荷,结构形式,锅筒直径较大是,孔桥的减弱系数较小,这样就增加锅筒的壁厚来满足强度要求,而在锅筒壁厚超过GB/T16507《水管上锅筒》热处理界限时,就要求上锅筒整体热处理,这样既增加了加工的成本,加热炉的结构尺寸又反限制了上锅筒的结构尺寸不能太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模块化多锅筒纵置式锅炉结构,经过模块化涉及后能够提高运输的便捷性,同时多炉膛模块降低了单一炉膛的热负荷,抑制了氮氧化物的生成,更加有力与环保和燃烧。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模块化多锅筒纵置式锅炉结构,包括上锅筒,所述上锅筒出汽端分别连接N个汽水引出管一端,N≥2,N个汽水引出管另一端分别连接两个对流模块的进水端,每个对流模块左右两侧出水端分别连接两个下降管一端;所述上锅筒回水端连接集中管一端,集中管另一端连接两个分散管的一端,两个分散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两个炉膛模块的出汽端,炉膛模块内设置燃烧器,每个炉膛模块两侧进汽端分别连接两个下降管另一端;所述炉膛模块上连接炉膛烟道,多个对流模块依次设置在炉膛烟道内,上锅筒设置在炉膛烟道外。
进一步的,对流模块包括分左右设置的两个对流管束膜式壁,两个对流管束膜式壁之间设置多个对流管束,两个对流管束膜式壁和多个对流管束上端共同连接中锅筒,中锅筒和下降管连通,两个对流管束膜式壁和多个对流管束下端共同连接下锅筒,下锅筒和下降管连通。
进一步的,炉膛模块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炉膛膜式壁,两个炉膛膜式壁上端共同连接炉膛上集箱一端,炉膛上集箱另一端连接分散管,两个炉膛膜式壁下端共同连接炉膛下集箱,炉膛下集箱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下降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业锅炉(无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工业锅炉(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43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