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柔性阻性加热装置的电磁场约束件及应用其的加热垫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4103.3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7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涛;程立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4 | 分类号: | H05B3/34;H05B6/06;H05B6/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杨玉廷 |
地址: | 065000 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柔性 加热 装置 电磁场 约束 应用 | ||
本申请提供有一种用于柔性阻性加热装置的电磁场约束组件,所述柔性阻性加热装置包括:柔性垫体及附着在柔性垫体的分布状排布的电阻性导线,所述电阻性导线具备电流输入端和输出端,包括:分别与输入端和输出端电连接且位于接线区的第一接入端和第一引出端;和,跨设在所述第一接入端和第一引出端之间的第一电容元件;且,第一电容元件两端的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入端和第一引出端电连接,并联设置的第一电容元件和阻性加热装置,能够阻隔阻性加热装置产生的电磁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具体公开一种用于柔性阻性加热装置的电磁场约束组件及应用该组件的加热垫。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电磁辐射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科学实验表明,过量的电磁照射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作用,许多国际的、国家的文件都规定了电磁暴露的人体安全限值,如:国际标准ICNIRP所定义的电磁场暴露值限定值为100%。
目前,在对汽车零部件进行设计时,如:汽车内部平面加热组件(包括:汽车座椅加热垫和汽车方向盘加热垫)也需要考虑是否超过国际标准ICNIRP所定义的电磁场暴露值限定值。上述汽车内部平面电阻导线加热装置往往是通过控制分布状排布的电阻丝型阻性元件内电流的通断,实现对有无加热效果的控制,在分布状排布的电阻丝阻性元件通有电流后,相对呈包围状导线的阻性元件内会有自由电子定向的移动产生电场,而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以波动形式传播的磁场,在空间上与座椅使用者近距离接触。若人体长期处于磁场暴露值超出电磁场暴露值限定值的环境,将对使用者身体造成一定损害。为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平面加热组件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损害作用,亟待开发一种用于平面加热组件的电磁约束组件。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阻性加热装置使用过程中对使用者的损害作用的电磁约束组件。
第一方面,一种用于柔性阻性加热装置的电磁场约束组件,所述柔性阻性加热装置包括:柔性垫体及附着在柔性垫体的分布状排布的电阻性导线,所述电阻性导线具备电流输入端和输出端,包括:分别与输入端和输出端电连接且位于接线区的第一接入端和第一引出端;和,跨设在所述第一接入端和第一引出端之间的第一电容元件;且,第一电容元件两端的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入端和第一引出端电连接,并联设置的第一电容元件和阻性加热装置,能够阻隔阻性加热装置产生的电磁场。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分别与输入端和输出端电连接且位于线束组件区域上的第二接入端和第二引出端;和,跨设在线束组件中第二接入端和第二引出端之间的第二电容元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分别与输入端和输出端电连接且位于连接器区域的第三接入端和第三引出端;和,跨设在连接器中第三接入端和第三引出端之间的第三电容元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电容元件或第二电容元件或第三电容元件分别为一个电容单元;或,至少两个相互并联的电容单元;或,至少两个相互串联的电容单元。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跨设在第一接入端和电阻性导线中部之间的第四电容元件,和/或,跨设在第一引出端和电阻性导线中部之间的第五电容元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容元件串联的保护电阻,所述保护电阻可以是一个电阻单元,或者,至少两并联的电阻单元,或者至少两个相互串联的电阻单元。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容单元为瓷介电容,涤纶电容电容,钽电容,玻璃电容、或电解电容。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容单元的容量值大于等于0.1μF且小于等于47μF。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41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