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套污提立式安装的干潜两用泵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73695.7 | 申请日: | 2021-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3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陈孟杰;王明;余志礼;闫孜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凯泉电机电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7/04 | 分类号: | F04D7/04;F04D13/06;F04D13/08;F04D29/42;F04D29/62 |
| 代理公司: | 合肥九道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54 | 代理人: | 胡发丁 |
| 地址: | 23001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套 立式 安装 两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套污提立式安装的干潜两用泵,包括泵体,泵体的一端设置用于与泵轴相连接的驱动电机,泵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水部,泵体上A出水口的出水指向为A方向,A方向和泵轴垂直布置,进水部上设置有B进水口,所述的B进水口的进水指向为B方向,B方向和泵轴垂直布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案,可配套污提立式进行安装,结构简单,整体设备体积更小,水力损失相对较小,设备提升效率高,性能可靠,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泵生产领域,主要涉及一种配套污提立式安装的干潜两用泵。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配套污提的干潜两用泵,仅有卧式安装方式,并且进出水口方向仅有侧进上出,无法满足在一些特定的工作环境和管路中工作要求,且卧式安转致使整个污提设备体积过大,管路长度增加,沿程水力损失增加,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套污提立式安装的干潜两用泵,其可以克服上述缺陷。
一种配套污提立式安装的干潜两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泵体的一端设置用于与泵轴相连接的驱动电机,泵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水部,泵体上A出水口的出水指向为A方向,A方向和泵轴垂直布置,进水部上设置有B进水口,所述的B进水口的进水指向为B方向,B方向和泵轴垂直布置。
具体的方案为:进水部上设置有用于排污的排污结构。
B进水口和A出水口分置于泵体的两侧。
泵体包括泵壳,进水部包括弯管,B进水口为弯管的一端口部构成,弯管的另一端和泵壳上的A进水口相连通连接,A进水口的进水指向与泵轴的长度方向相一致。
泵壳和弯管为一体式结构。
弯管沿着流体的流动方向依次分为A1、A2、A3管段,记弯管上靠近驱动电机的一侧为A1侧、另一侧为A2侧,A1管段为弧形弯管段且A1管段的曲率中心位于A2侧,A2管段为弧形弯管段且A2管段的曲率中心位于A1侧,A2管段出口端的出水方向与泵轴的长度方向相垂直,A3管段为弧形管段且A3管段的出口和泵壳上的A1进水口相对应连接。
B进水口的中心线和A出水口的中心线均处于A平面上,A平面与泵轴相垂直布置。
排污结构包括A2侧管壁上设置的启闭式排污口。
弯管和A出水口之间的泵壳上设置安装支架。
排污口设置成螺纹孔,通过螺纹结构实现排污口的启闭。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案,可配套污提立式进行安装,结构简单,整体设备体积更小,水力损失相对较小,设备提升效率高,性能可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干潜两用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泵体进水端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和部件对应关系如下:
100-弯管、111-A1管段、112-A2管段、113-A3管段、101-排污口、120-安装支架、200-泵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如图2所示,一种配套污提立式安装的干潜两用泵,包括泵体200,泵体200的一端设置用于与泵轴相连接的驱动电机,泵体200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水部,泵体200上A出水口的出水指向为A方向,A方向和泵轴垂直布置,进水部上设置有B进水口,所述的B进水口的进水指向为B方向,B方向和泵轴垂直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凯泉电机电泵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凯泉电机电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36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道床封碴机
- 下一篇: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降雨反演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