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随钻测井仪器电路工作状态在线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3330.4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9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朴;程晶晶;刘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大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7 | 代理人: | 徐杨松;高源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井 仪器 电路 工作 状态 在线 监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随钻测井仪器电路工作状态在线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设计基于嵌入式处理器的信号采集与数据处理电路,对随钻测井仪器的EMI信号进行采集和运算处理,不同的电路接口产生的EMI信号均不同,可用作电路状态监测的关键特征。现有的仪器设备工作状态检测方式耗用芯片较多,而且数据上传时会占用大量总线带宽。本发明以电源EMI信号检测为基础,在测井仪器涡发电源的干线上仅仅部署一块电路板来采集井下多块数字电路板的EMI信号,能够有效检测和识别随钻测井仪器的电源EMI信号的瞬态变化,实现对随钻测井仪器电路板工作状态的识别,免去了以上缺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随钻测井仪器电路工作状态在线监测方法,属于电源质量监测领域。
背景技术
石油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能源基础与技术和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随钻测井技术在钻井的过程中同时完成测井任务。随着井深的增加,测井仪器用电设备的工作环境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保障电子设备的可靠运行变得越来越困难。
测井仪器电源的供电质量直接关系到井下作业的安全和测井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当测井仪器电源设备出现突发状况或持续不正常运行,会影响到电路的实时工作状态,无法对此类情况进行异常的定位分析。
然而,传统的仪器设备工作状态监测方法是将电压、电流传感器部署至仪器的多块数字电路板上,然后将监测数据传输至地面系统,再进行后续处理。此种方法易于实现,但是其耗用芯片较多,成本增加,每块电路板都需要预留出本就紧缩的PCB面积来放置电压、电流传感器芯片。同时,采集到的实时数据也会大量占用总线带宽。由于测井仪器数据传输的带宽较小,此种方法并不适用。
现有的仪器设备监测与识别技术应用领域主要有:(1)对航空航天机载电源的供电质量进行在线监测;(2)对医疗装备的供电系统进行在线检测与异常定位;(3)对电力系统的电能输出进行实时监测。应用(1)的技术实现可通过搭建机载电源监测系统,对机载电压和电流进行实时采集与录波;应用(2)通过远程控制与监测,对医学装备供电电源质量进行在线检测和异常报警;应用(3)可以基于嵌入式系统,安装电能质量监测硬件对电能输出进行实时监测。
在随钻测井仪器方面,还未有相关电路工作状态监测管理的技术研究,这极大影响实际科研或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测试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改进需求,本发明提出了随钻测井仪器电路工作状态在线监测方法,以电源EMI信号检测为基础,结合非侵入单点分析方法,在嵌入式处理器上部署学习算法,实现高速数据处理和分类,能够有效的解决井下电路板工作状态监测与识别缺失的问题,具备一定的推广性。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电源EMI信号特征分析的随钻测井仪器电路工作状态在线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基于FPGA和STM32的EMI信号采集与数据处理电路,部署在井下涡发电源干线上获取EMI信号数据并实时处理;
S2.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和特征提取算法如卡尔曼滤波算法和快速傅里叶变换对采集到的EMI信号进行去噪和特征增强操作;
S3.使用去直流和归一化处理将频谱分量转换为无量纲表达;
S4.使用不同电路板类型的电源EMI信号采集数据组成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根据电路板是否在线来对数据打上标签。训练数据集作为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训练得到电源识别模型;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压缩,使之能够装载到STM32芯片内部的RAM和FLASH中。
S5.使用嵌入式处理器部署上述轻量化的深度学习模型,如使用 STM32Cube.AI在STM32嵌入式平台上部署训练好的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
S6.将实际数据输入电源分类模型进行电路板状态分类,模型的输出为各个电路板是否在线;再将此分类结果通过485总线上传至中控系统,中控系统再使用泥浆脉冲将其发送至地面系统,当井下电路板出现离线状况时发出警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33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