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特高压电缆绝缘材料运行状态采集终端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73106.5 | 申请日: | 2021-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2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杨;陈闽江;郑国顺;高潮;肖洒;王宏彦;黄志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郭东亮;蔡学俊 |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高压 电缆 绝缘材料 运行 状态 采集 终端 | ||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的特高压电缆绝缘材料运行状态采集终端,所述终端以采样管件抱持电缆并固定于电缆处,使采样管件的侧壁与电缆外皮紧密接触,采样管件的侧壁处开设有采样进气口;所述采样进气口用于采集电缆外皮处的挥发物和升温气体;所述采样进气口与空气仓体相通;所述空气仓体内设有气体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本发明能以检测苯乙酮气体浓度结合检测电缆温度的双信息评估方法,达到更准确掌握特高压电缆的运行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运维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的特高压电缆绝缘材料运行状态采集终端。
背景技术
电力产业是保障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产业。电力电缆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具有长距离传送和分配电能的作用,已广泛应用到民用建筑、工业厂房、核电站、航空航天等领域。由于电缆绝缘材料多为高聚物,无论是否经阻燃处理,在过载、短路、外部加热等作用下都易发生分解及起火。一旦电缆被点燃,其火焰不但会沿敷设方向快速传播而且还会引起附近其他可燃物着火,进而扩大火灾规模,同时释放大量毒害性烟气和气体,增加火灾危害性,从而造成大量经济损失。对于特高压站来说,电缆尤其重要,关系整个电能输送的开始,万一特高压电缆运行状态出现问题,将会造成设备停电,引起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所以掌握特高压电缆绝缘材料的运行状态是预防电缆火灾的重中之重。
目前,人们掌握电缆绝缘材料运行状态主要是通过各类传感器来完成。有的采取温度传感器,当电缆着火时,一定伴随着电缆绝缘材料温度的上升,所以采集电缆温度信息可以间接反应电缆着火趋势,从而掌握电缆绝缘材料运行状态,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给出报警信息,达到预警作用。也有人采取烟雾传感器,当电缆着火时会释放一定的烟气,如等气体,通过接收烟雾传感器的信息也可以反应电缆着火趋势。但这种情况只能对电缆已经着火时,给出反应信息,不能在还没发生着火事件时,给出预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的特高压电缆绝缘材料运行状态采集终端,能以检测苯乙酮气体浓度结合检测电缆温度的双信息评估方法,达到更准确掌握特高压电缆的运行状态。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特高压电缆绝缘材料运行状态采集终端,所述终端以采样管件抱持电缆并固定于电缆处,使采样管件的侧壁与电缆外皮紧密接触,采样管件的侧壁处开设有采样进气口;所述采样进气口用于采集电缆外皮处的挥发物和升温气体;所述采样进气口与空气仓体相通;所述空气仓体内设有气体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所述气体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集成于空气仓体内的PCB板处。
所述采样进气口所采集的挥发物为苯乙酮气体;所述气体传感器为用于检测苯乙酮气体浓度的气体传感器。
所述气体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苯乙酮气体浓度数据和电缆温度数据发送至采集终端的单片机模块;所述单片机模块通过Arrhenius模型算法计算电缆的老化损伤效应,并结合苯乙酮气体浓度数据和电缆外皮升温速率计算电缆剩余寿命和电缆当前运行状态。
所述单片机模块经485通讯模块把计算结果传递给管理人员。
所述采样管件包括下部的电缆卡槽和上部的弧形盖。
所述弧形盖一侧铰接于电缆卡槽一旁侧,另一侧为可开合的活动侧;当弧形盖的活动侧以紧固件锁定于电缆卡槽旁时,弧形盖与电缆卡槽围成可容置特高压电缆的管形腔。
所述空气仓体设于电缆卡槽下端,其容积大小的设计参照数据包括电缆达到火灾临界时所释放的苯乙酮量、气体传感器能检测到的最佳气体浓度和电缆卡槽的尺寸。
所述电缆卡槽的直径为56cm;所述采样进气口为设于电缆卡槽槽底的孔,其孔的直径为28 cm;所述空气仓体为设于电缆卡槽下端的类矩形体,其尺寸为86cm×82cm×22cm。
所述采集终端的外壳以铝合金材料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未经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31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