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RuNC-T复合纳米材料的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2961.4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4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崔岩;孙灿;刘悦;祖姝;朱徐锟;张明道;陈敏东;曹晖;靳亚超;宋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B11/04 | 分类号: | C25B11/04;C25B1/04;H01M4/9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殷星 |
地址: | 21003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runc 复合 纳米 材料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RuNC‑T复合纳米材料的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以ZIF‑8为模板,将Ru通过冷冻干燥和热解负载在氮掺杂的碳纳米材料(NC)中,协同构建用于氧还原反应(ORR)和氢气析出反应(HER)的双功能电催化剂。当热裂解温度为1000℃时,得到的双功能催化剂RuNC‑1000的催化性能与Pt/C相媲美,同时可以提高合成的简便性和经济性,方便后期商用,为替代Pt/C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方案。该方法合成路线简单,成本低于商用铂碳,可以获得较高的催化效率,RuNC‑1000在电池组装过程中性质稳定,有助于提高电池整体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RuNC-T复合纳米材料的方法及其应用,属于新能源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对开发可再生、无污染的新一代清洁能源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氢被认为是未来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的理想清洁替代品之一,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非常清洁高效的能源装置,在电动汽车和电源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电催化剂在加速电化学反应,推进燃料电池的商业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Pt基材料的起始过电位接近于零,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电催化剂。但其高昂的价格、稀缺的储量和平庸的稳定性严重阻碍了其大规模应用。因此,开发类似Pt基的成本低廉且高效稳定的电催化剂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Ru基催化剂具有丰富的氧化还原化学和多种价态并且其成本低于金属Pt。另一方面,掺杂可以调节电子结构,是提高材料电催化性能的有效策略,N掺杂可以捕获金属原子周围的电子,具有较弱的电负性,影响电子密度或由原子取代引起材料相结构的变化,而Ru-H的键强度接近Pt-H,从而使Ru催化剂可能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性能。
CN201911146213.4公开了一种钴铁双金属氮化物复合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电催化剂按质量百分比包括:氮化铁20~52%,氮化钴44~26%,余量为碳布。制备方法为:将碳布用浓硝酸回流后清洗,干燥;配制硝酸钴水溶液,将其加入配制好的2-甲基咪唑水溶液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向所得混合溶液中加入处理过的碳布,室温下反应后清洗干燥,得到ZIF-67/碳布复合材料,将其加入配制好的亚铁氰化钾水溶液中,室温下反应后,清洗干燥,然后煅烧,冷却至室温后,得到氮化铁/氮化钴/碳布复合材料。然而,这种制备方法含有多步反应,制备时间成本高,并且氮化铁/氮化钴/碳布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还无法满足商业化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RuNC-T复合纳米材料的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以ZIF-8为模板,将Ru通过冷冻干燥和热解负载在氮掺杂的碳纳米材料中,协同构建用于氧还原反应(ORR)和氢气析出反应(HER)的双功能电催化剂,性能与Pt/C相媲美,同时可以提高合成的简便性和经济性,方便后期商用,为替代Pt/C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替代产品。
一种制备RuNC-T复合纳米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向玻璃瓶中加入ZIF-8和等质量的混合物A,再加去离子水进行分散,室温下分别搅拌和超声处理30分钟得混合溶液,所述混合物A由D-氨基葡萄糖、氯化锌与氯化钌混合而成;
步骤2,对混合溶液进行冷冻干燥得前驱体;
步骤3,将前驱体在氩气气氛下在管式炉中以2~10℃/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700~1100℃进行热裂解,保温2~6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得RuNC-T复合纳米材料,其中T代表热裂解温度。
作为改进的是,所述混合物A中D-氨基葡萄糖、氯化锌与氯化钌的摩尔比为3~8:4~1:3~1。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混合物A中D-氨基葡萄糖、氯化锌与氯化钌的摩尔比为5:2:1。
作为改进的是,所述步骤3中管式炉的升温速率为2℃/min。
上述RuNC-T复合纳米材料在电催化氧还原反应、氧析出反应、氢气析出反应或金属-空气电池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29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变直径定位销
- 下一篇:一种汽车顶盖玻璃上的遮阳帘总成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