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V型盘拉伸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772534.6 | 申请日: | 2021-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93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 发明(设计)人: | 朱张泉;冯建平;李越;黄强;张李清;杨金波;阮哲峰;郭宇晗;吴才江;郦天俊;章叶根;周松涛;赵海;周军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铜加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C1/02 | 分类号: | B21C1/02;B21C1/1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戴俊波 |
| 地址: | 31183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拉伸 | ||
V型盘拉伸机,包括进料部件、第一拉伸部件、牵引部件、第二拉伸部件,第一拉伸部件设有第一拉伸模座、第一V形盘、钳爪组件、压管组件;第一V形盘水平设置且设有V形的第一绕管槽,第一拉伸模座具有输入口Ⅰ,钳爪组件固定在第一V形盘上,压管组件设有压料辊轮;第二拉伸部件设有第二拉伸模座、第二V形盘、钳爪组件、压管组件;第二V形盘水平设置且设有V形的第二绕管槽,第二拉伸模座具有输入口Ⅱ,钳爪组件固定在第二V形盘上,压管组件设有多个分布在第二V形盘周围的压料辊轮,管件经第二拉伸模座的输入口Ⅱ输入后随第二V形盘卷绕后输出;输入口Ⅰ和输入口Ⅱ的轴线互相垂直。本发明可提高管件拉伸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件拉伸技术领域,尤其是V型盘拉伸机。
背景技术
在生产长的管材时,一般会先生产出粗而短的管材缩短生产管坯的工序,再使用拉伸机拉拔管材,生产出细而长的管材,管材的长度便会大大延长。
目前铜管加工行业采用的普遍工艺为将轧制后的铜管经过凸轮式双串联拉拔机组拉拔,或直接上盘拉机组进行拉伸,或再经过一道单联拉拔机组拉拔后再上盘拉机组进行拉伸。按上述两种方式布局如凸轮式双串联拉拔机组拉拔后铜管直接上盘拉,在第一道次拉伸是由于铜管直径较大,受拉拔力的限制盘拉只能低速运行,体现不出盘拉机组的优势;第二种再经过一道单联拉拔机组,由于受到单联拉拔机组速度的限制,需要配置两台单联拉拔机组才能完全消化一台双串联拉拔机组的产能。
上面两种方案的投资成本相对较高,同时生产效率相对较低(2台单联拉拔机组操作人员与时间都有所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V型盘拉伸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管件拉伸机成本较高,拉伸效率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V型盘拉伸机,其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进料部件、第一拉伸部件、牵引部件、第二拉伸部件,所述第一拉伸部件设有第一拉伸模座、第一V形盘、钳爪组件、压管组件;所述第一V形盘水平设置,第一V形盘上设有环形的第一绕管槽,第一绕管槽的截面成V形,所述第一拉伸模座位于第一V形盘的一侧,第一拉伸模座具有输入口Ⅰ,所述钳爪组件固定在第一V形盘上,钳爪组件具有一夹料口且夹料口的运动范围与第一拉伸模座的输入口Ⅰ的轴线相交,压管组件设有多个分布在第一V形盘周围的压料辊,管件经第一拉伸模座的输入口Ⅰ输入后随第一V形盘卷绕后输出;所述第二拉伸部件设有第二拉伸模座、第二V形盘、钳爪组件、压管组件;所述第二V形盘水平设置,第二V形盘上设有环形的第二绕管槽,第二绕管槽的截面成V形,所述第二拉伸模座位于第二V形盘的一侧,第二拉伸模座具有输入口Ⅱ,所述钳爪组件固定在第二V形盘上,钳爪组件具有一夹料口且夹料口的运动范围与第二拉伸模座的输入口Ⅱ的轴线相交,压管组件设有多个分布在第二V形盘周围的压料辊,管件经第二拉伸模座的输入口Ⅱ输入后随第二V形盘卷绕后输出;所述输入口Ⅰ和输入口Ⅱ的轴线互相垂直;所述牵引部件位于第一V形盘和第二V形盘之间并将第一V形盘卷绕后输出的管件牵引至输入口Ⅱ;所述进料部件的管件输出端与第一拉伸部件的输入端对接。
优选的,所述进料部件包括料盘,所述料盘的轴线竖向放置,料盘的下方设有驱动料盘转动的转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料盘的上方设有摆动连接的放料摆臂组件,放料摆臂的转动轴线与料盘的的轴线共线,所述放料摆臂设有放料底座、摆臂转轴、摆臂气缸、上摆臂、下摆臂、横辊、竖辊;所述摆臂转轴固定在放料底座上与料盘共轴线的部位,上摆臂固定在摆臂转轴的上部,下摆臂固定在摆臂转轴的下部,所述摆臂气缸固定在放料底座上且位于摆臂转轴的一侧,所述摆臂气缸的活塞杆与上摆臂铰接连接,所述竖辊跨接在上摆臂和下摆臂之间,在上摆臂和下摆臂之间设有两个上下间隔分布的横辊,所述横辊的一端与竖辊连接,横辊的另一端与位于两个摆臂之间的支撑板连接,在工作时,料盘上的管件端头穿过两个横辊之间的间隔并可随放料摆臂组件摆动,所述放料摆臂的摆动范围为0-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铜加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铜加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25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