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钻井液冷却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2100.6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6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高军红;张泉;张然;王宇;涂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充西南石油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5/06 | 分类号: | F25B15/06;F25B35/00;F25B37/00;F25B41/30;F25B41/20;F25B3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杨长青 |
地址: | 63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井 冷却 方法 系统 | ||
1.钻井液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钻井液与载冷剂进行热交换,钻井液的温度降低后再流回钻井口;载冷剂同时与溴化锂制冷系统进行热交换,降低载冷剂的温度,载冷剂形成载冷剂循环管路(2);
溴化锂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3)、吸收器(4)、发生器和冷凝器(6),向发生器提供输入性热源,稀溴化锂溶液进入发生器后分离出水蒸气并变为浓溴化锂溶液,浓溴化锂溶液进入吸收器(4);发生器分离出来的水蒸气进入冷凝器(6)冷凝后形成冷凝水,冷凝水进入蒸发器(3)并与载冷剂进行热交换,并蒸发为水蒸气,再进入吸收器(4)由浓溴化锂溶液进行吸收,重新得到稀溴化锂溶液并进入发生器进行循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井液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溴化锂制冷系统还包括冷却塔(81)并形成冷却水循环管路(8),冷却水循环管路(8)的路径为:冷却塔(81)→吸收器(4)→冷凝器(6)→冷却塔(8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井液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钻井液先进入钻井液池(9)进行静置,自然初步冷却并沉淀杂质后,再与载冷剂通过板式换热器进行热交换;输入性热源为钻井所产生的废气余热;冷凝水在蒸发器(3)形成的负压状态下与载冷剂进行热交换。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钻井液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发生器包括串联设置的高压发生器(51)和低压发生器(52),输入性热源依次为高压发生器(51)和低压发生器(52)供热;稀溴化锂溶液先进入高压发生器(51),分离出高温水蒸气并变为较浓溴化锂溶液,高温水蒸气为低压发生器(52)供热后进入冷凝器(6)或直接进入冷凝器(6),较浓溴化锂溶液直接进入低压发生器(52)或者先与吸收器(4)产生的稀溴化锂溶液进行热交换,再进入低压发生器(52);较浓溴化锂溶液在低压发生器(52)中分离出水蒸气并变为浓溴化锂溶液,分离出的水蒸气进入冷凝器(6),产生的浓溴化锂溶液直接进入吸收器(4),或者先与吸收器(4)产生的稀溴化锂溶液进行热交换,再进入吸收器(4)。
5.钻井液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1)、载冷剂循环管路(2)和溴化锂制冷系统,第一换热器(1)设置钻井液入口(11)和钻井液出口(12),第一换热器(1)还设置载冷剂出入口,载冷剂循环管路(2)设置循环泵并将第一换热器(1)和溴化锂制冷系统串联;
溴化锂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3)、吸收器(4)、发生器和冷凝器(6),蒸发器(3)设置载冷剂出入口并串联于载冷剂循环管路(2),蒸发器(3)还设置冷凝水入口(31)和水蒸气出口(32),水蒸气出口(32)接入吸收器(4),吸收器(4)设置浓溴化锂入口(41)和稀溴化锂出口(42),稀溴化锂出口(42)接入发生器;发生器内穿设热源管道(7),发生器设置蒸汽出口和溶液出口,溶液出口接入吸收器(4)的浓溴化锂入口(41),蒸汽出口接入冷凝器(6),冷凝器(6)设有冷凝水出口(61),冷凝水出口(61)与蒸发器(3)的冷凝水入口(31)相连;吸收器(4)和冷凝器(6)分别设置冷却水出入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钻井液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溴化锂制冷系统还包括冷却塔(81)并形成冷却水循环管路(8),冷却水循环管路(8)的路径为:冷却塔(81)→吸收器(4)→冷凝器(6)→冷却塔(81),冷却水循环管路(8)上还设置循环泵。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钻井液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钻井液冷却系统还包括钻井液池(9),溶液泵(91)的入口端位于钻井液池(9)内,溶液泵(91)的出口端与第一换热器(1)的钻井液入口(11)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充西南石油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充西南石油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210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