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智能压力控制的页岩岩心渗吸测定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72027.2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60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石芳;吴景春;赵阳;张淼鑫;蔡丽媛;赵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3/00 | 分类号: | G01N13/00;G01N13/04;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马微 |
地址: | 16300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压力 控制 页岩 岩心 测定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智能压力控制的页岩岩心渗吸测定方法及装置,该装置包括可移动轨道以及设置在可移动轨道上的渗吸发生器、岩心预处理装置以及控制系统;渗吸发生器,其一端设置有可移动岩心夹持器,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渗吸发生器的顶端设置有图像采集装置,渗吸发生器的底部设有进气口且通过进气管道与高压气瓶连接,用以提供压力;控制系统,其与渗吸发生器以及岩心预处理装置连接,用以控制系统运行;通过本发明可以模拟渗吸剂动态流动对岩心的渗吸作用,改变渗吸剂搅拌流速可以分析渗吸采收率变化规律,可以模拟高温高压下页岩岩心动态渗吸规律,确保较为精准的模拟储层条件下的渗吸环境,实验数据更为真实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页岩油藏高效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智能压力控制的页岩岩心渗吸测定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页岩油藏具有孔喉半径小、毛细管力大的纳米级喉道。通过注入大量压裂液形成复杂的裂缝体系,并且压裂液可以改变岩石的润湿性,使岩石由亲油逐渐变为亲水,实现润湿性反转。在毛细管力的作用下,使得原油和压裂液渗吸置换,将基质岩块中的原油置换到人工裂缝体系,压裂液置换到基质体系。对于页岩油藏这类致密油藏,常规注水开发很难有效的对其进行开发,只有充分利用渗吸作用才能将岩石中的原油置换采出。
渗吸置换作用是页岩油藏开发中非常重要的采油机理。根据渗吸方向划分可分为同向渗吸和逆向渗吸,主要根据渗吸体系的吸入方向和原油被排出方向来判断,若二者方向相同则为同向渗吸,若二者反向相反则为逆向渗吸。根据渗吸作用力又可划分为自发渗吸和加压渗吸,若毛细管力作为唯一的渗吸作用力,则为自发渗吸(静态渗吸),反之为加压渗吸(动态渗吸)。大多数渗吸实验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样品在常温常压下的渗吸规律得到很好研究,但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渗吸实验研究暂未形成统一认识。高温高压储层条件下,流体是处于动态流动状态而非静止状态,所以仅仅依据静态渗吸研究得出的渗吸结果并不可靠,需要通过加压装置开展动态渗吸实验进行参数对照。
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针对页岩岩心进行渗吸实验时无法将页岩岩心的出油速率维持在指定值引起实验结果出现偏差或对页岩岩心内部造成损坏导致的实验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智能压力控制的页岩岩心渗吸测定装置及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针对页岩岩心进行渗吸实验时无法将页岩岩心的出油速率维持在指定值引起实验数据出现偏差或对页岩岩心内部造成损坏导致的实验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智能压力控制的页岩岩心渗吸测定装置,包括,可移动轨道以及设置在可移动轨道上的渗吸发生器、岩心预处理装置以及控制系统;
所述渗吸发生器,其一端设置有可移动岩心夹持器,用以夹持岩心在渗吸发生器和岩心预处理装置变换位置,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用以卸载渗吸发生器内的压力,渗吸发生器的顶端设置有图像采集装置,用以检测计量管中的原油体积以计算渗吸采收率,渗吸发生器的底部设有进气口且通过进气管道与高压气瓶连接,用以提供压力;
所述岩心预处理装置,其为烘干装置,用以对于岩心进行烘干;
所述控制系统,其与渗吸发生器以及岩心预处理装置连接,用以控制系统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渗吸发生器的底部设置有对给定渗吸剂有搅拌作用的双层密闭振动装置,渗吸发生器内装有样品池和样品池升降台。
进一步地,所述渗吸发生器包括抽真空系统、注入系统、超声波检测装置、加热温控装置和压力控制系统且渗吸发生器具有一个有可视窗口。
进一步地,一种可智能压力控制的页岩岩心渗吸测定方法,包括:
步骤S1,控制系统控制可移动岩心夹持器对目标页岩岩心进行夹持并输送至岩心预处理模块以对页岩岩心进行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石油大学,未经东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20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