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热电材料制造的具有防烫伤结构的合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1961.2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3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杜会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会渠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热电 材料 制造 具有 烫伤 结构 合成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热电材料制造的具有防烫伤结构的合成装置,包括底板,还包括合成箱、盖体、升降机构、导向机构、冷却机构,所述底板顶部设置有所述合成箱、所述升降机构和所述导向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和所述导向机构分别位于所述合成箱两侧。本发明在安装盛料筒时,可以使的盛料筒此时处于竖直的状态,方便了后续的操作,实现了自动盖合和打开箱本体的功能;可以实现对原材料加热和晃动以及加压的功能,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选择不同的合成方式,其中箱本体的侧壁内部设置有两个空腔,可以防止箱本体的侧壁外侧温度过高,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电材料合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热电材料制造的具有防烫伤结构的合成装置。
背景技术
温差电(TE)现象也称热电现象。1822年,Thomas Seebeck发现温差电动势效应(TE材料发电原理);1834年,Jean Peltier发现电流回路中两不同材料半导体结界面处的降温效应(TE材料制冷处理)。20世纪50年代发现一些良好的半导体TE材料。通常把ZT≥0.5的材料称为TE材料。
热电材料常用的为碲化铋基材料,商业化程度较高,目前常用的碲化铋基材料主要通过区熔法、热压法、SPS烧结等制备方法来制备。其中热压法和SPS烧结制备方式简单便捷,可提高材料力学强度,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但在制备过程中,材料需在一定的压力的诱导作用下产生一定的取向性,故对于烧结压力的控制来决定材料的最终性能,且此类制备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是设备价格昂贵,相对产量少,难以产业化。区熔法可制备出强取向性的碲化铋基热电材料,其热电性能最佳,但其加工性能稍差,可实现产业化。
现有的合成装置存在以下缺陷:1、不能很好的竖直放置盛料管;2、只适用于一种合成工艺的生产;3、需要人工打开盖体;4、不能保证合成箱的外壁处于低温的状态,存在被烫伤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热电材料制造的具有防烫伤结构的合成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会渠,未经杜会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19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