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轴联合循环机组汽轮机负荷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1863.9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5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燕金栋;陈愈;龙涛;牛勇;王展良;陈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17/00 | 分类号: | F01D17/00;F01D17/10;F01D19/00;F01D21/14 |
代理公司: | 惠州市超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9 | 代理人: | 陈文福 |
地址: | 516080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合 循环 机组 汽轮机 负荷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轴联合循环机组汽轮机负荷控制系统,包括有汽轮机负荷指令模块,包括设有负荷指令值、负荷目标值,用于判断所述负荷指令值与所述负荷目标值的差异信息;速率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负荷指令值的升降负荷速率;阀门动作模块,用于控制主调阀的开度大小;汽轮机实际负荷模块,实时采集传输汽轮机实际负荷值,所述汽轮机实际负荷模块与所述汽轮机负荷指令模块信息交互进行控制所述阀门动作模块;胀差保护模块,用于实现汽轮机胀差超过正常值时的抑制,通过设置汽轮机负荷控制系统,解决因运行人员技术水平差异导致阀门开启速率不同的问题,实现了保障汽轮机阀门开启速率平稳,汽轮机温升速率平稳,有效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轮机负荷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轴联合循环机组汽轮机负荷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投产的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占比越来越大,机组基本以调峰方式运行,其控制方式需要适应两班制运行需要,联合循环机组中汽轮机根据缸温不同分为冷态、温态、热态三种不同的启动状态,根据厂家要求,汽轮机启动状态不同,冲转所需蒸汽参数也不同。
汽轮机冲转并网后,汽轮机升负荷的控制方式可以分为阀控、压控和功控三种。多数已投产分轴联合循环机组的汽轮机升负荷控制为阀控模式。
但是现有技术中,其阀门开启速率由运行人员根据操作经验确定,由于阀门特性的原因,汽轮机进汽量的增加是非线性的,且因运行人员技术水平差异,汽轮机阀门开启速率不同,汽轮机缸温升温速率也会不同,特别是对于冷态和温态,存在由于阀门开启速率过快导致汽轮机胀差大的风险,且自动化程度不高,增大人力,安全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分轴联合循环机组汽轮机负荷控制系统,通过设置汽轮机负荷控制系统,控制速率模块的升降负荷速率和阀门动作模块的主调阀开度大小,解决了因运行人员技术水平差异导致阀门开启速率不同,汽轮机缸温升温速率不同的问题,实现了保障汽轮机阀门开启速率平稳,汽轮机温升速率平稳,有效提高自动化程度,保障分联轴循环机组升负荷和降负荷速率的自动匹配,保障启停过程中自动升负荷控制和自动降负荷控制,有效提升汽轮机启停控制的灵活性,保障汽轮机升降负荷过程中的胀差大闭锁保护,提高安全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分轴联合循环机组汽轮机负荷控制系统,包括有:
汽轮机负荷指令模块,包括设有负荷指令值、负荷目标值,用于判断所述负荷指令值与所述负荷目标值的差异信息;
速率模块,根据汽轮机状态、所述差异信息用于控制所述负荷指令值的升降负荷速率;
阀门动作模块,用于控制主调阀的开度大小;
汽轮机实际负荷模块,实时采集传输汽轮机实际负荷值,所述汽轮机实际负荷模块与所述汽轮机负荷指令模块信息交互进行控制所述阀门动作模块;
胀差保护模块,用于实现汽轮机胀差超过正常值时的抑制。
本发明中,通过汽轮机负荷指令模块给出负荷目标值,负荷指令值根据汽轮机状态、差异信息通过速率模块来确定速率从而达到负荷目标值,同时根据汽轮机负荷指令模块的负荷指令值和汽轮机实际负荷模块的实际负荷值进行信息交互,进而控制阀门动作模块的主调阀的开度大小,其中,信息交互是对比实际负荷值与负荷指令值,通过控制主调阀的开度大小实现实际负荷值与负荷指令值一致,通过控制主调阀开度大小来控制进入汽轮机蒸汽流量从而实现启停过程中自动升负荷控制和自动降负荷控制,有效提升汽轮机启停控制的灵活性;通过速率模块,保障分联轴循环机组汽轮机升负荷和降负荷速率的自动匹配;通过控制胀差保护模块,可在胀差超过设定值时,闭锁汽轮机负荷变化,即速率模块的升降负荷速率为0,保障汽轮机升降负荷过程中的胀差大闭锁保护,提高安全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差异信息包括有第一差异信息、第二差异信息,所述第一差异信息为负荷目标值高于负荷指令值,所述第二差异信息为负荷目标值低于负荷指令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18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蜡模组硬化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Janus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