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半监督的信息熵主成分分析降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1799.4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8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媛洁;万静;王言言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906 | 分类号: | G06F16/906;G06K9/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监督 信息 成分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半监督的信息熵主成分分析降维方法,属于数据挖掘高维数据降维领域,本发明旨在解决传统PCA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当数据维数过高时,数据中包含的信息比较复杂,导致分类器的识别度不高,并且次方法处理数据时,耗时太长,不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针对此问题,本文引入了信息熵的思想以及半监督学习方法,对PCA算法进行了改进,使得改进后的算法能够用于处理高维数据,并进行降维。本发明可以避免噪声对数据聚类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噪声抗干扰能力,有效的避免了高维数据引起的维度灾难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半监督的信息熵主成分分析的降维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挖掘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经济、环境、医疗等,但是,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深入,数据的维数也开始增加,从一开始的一维、二维、三维变成几十维、几百维、几千维,人们开始将关注度转到数据的降维方面,因此,也随之产生了许多降维技术。
降维方法主要分为线性降维方法和非线性降维两种,其中,线性降维的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等,非线性降维的方法主要有核主成分分析(KPCA)以及基于流行的局部线性嵌入(LLE)等,随着降维技术的不断发展,PCA降维方法也出现了许多缺陷,而对于这些缺陷,一些学者们也相继提出了改进的算法,但是改进之后,会由于原始数据的维数太高,信息复杂,而导致分类器的识别度不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主要解决由于原始数据的维数太高,信息复杂,而导致分类器的识别度不高的问题,使得降维后的数据可以在较低内存,用时较少的情况下得以继续分析处理,本发明主要使用了信息熵以及半监督方法,对主成分分析(PCA)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半监督的信息熵的主成分分析算法。
综上,现有的模型很难从自身上来提高对数据中异常值和噪声的鲁棒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基于半监督以及信息熵对PCA算法进行了改进,其算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定义待说明的高维数据集
步骤二:先使用半监督技术对数据集X中的数据进行标记,标记那些距离较近且对数据集有用的数据,这样就可以区分距离较远的数据以及无用的数据。
步骤三:将未标记的数据从数据集X中删除,并将数据集X中的已标记的数据重新进行标记,并将剩余的M个数据放入数据集S中,即S={s1,s2,…,sM},其中(MN),这样就使原数据集X中的维数进一步的降低,而不会改变原数据集中的高维数据以及成对约束的结构。
步骤四:进一步地,使用K-means聚类方法对重构的数据集S进行聚类处理。
步骤五:进一步,计算每个属性的信息熵,信息熵公式如下:
步骤六:进行特征筛选,将计算出的信息熵值与阈值δ进行比较,如果信息熵值H(si)δ,将对应的si放入数据集B中,否则将该数据删除。
步骤七:重复第六步,直至将数据集S中的数据比较结束,将数据集S经过进一步筛选,筛选出一些无用且距离较远的数据,保留了对分析样本有用的数据点集,然后将这些筛选好的数据放入数据集A中。
步骤八:分割数据矩阵[B,C]=randomSplit(Matrix)//B为训练集,C为检验集。
步骤九:样本B矩阵中心化即每一维度减去该维度的均值,计算公式为:X=B–repmat(mean(B,2),1,m1)。
步骤十:将数据集A中的数据样本矩阵中心化,得到矩阵A。
步骤十一:计算矩阵A中每个属性的协方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17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系统
- 下一篇:氢气透平膨胀发电机的密封防护系统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