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稠油智能加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0983.7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7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楼;伍李奎;石林海;从建华;田维;杨浦;李伟;刘玥;时刚;龚胜;张艺南;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测试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7/02 | 分类号: | F24H7/02;F24H9/18;F24H9/2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朱宏伟 |
地址: | 10002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加热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石油储存、加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稠油智能加热装置;包括罐体,罐体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罐体内设置有加热元件和温度传感元件,罐体外设置有智能控制箱,温度传感元件通过传感线与智能控制箱连接,智能控制箱外接电源,加热元件通过电源线连接智能控制箱,智能控制箱判断温度传感元件反馈的温度数值是否等于设定温度数值,若高于设定温度数值,则智能控制箱控制加热元件断电或控制加热元件断电并且发出报警信息。本发明的稠油智能加热装置,同时具备储存和智能加热功能,无需工作人员实时监测与操作,能有效的减少人工劳动强度和成本提高加热效率,还具有智能报警断电功能,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储存、加热装置技术领域,确切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稠油、混合油等液体的储存和加热的智能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勘探开发在复杂钻井和试修施工中,返油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塔里木区域富含稠油,其在低温环境下粘度极大,流动性极差或基本无流动性,而在高温情况下基本具备一定的流动性,可进行装运与回收。而目前在施工井上基本使用储存罐进行储存然后使用蒸汽锅炉车进行加热,耗时长,成本高还需要人员实时监测,人工劳动强度和风险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稠油等高粘度混合油加热耗时长,成本高还需要人员实时监测,人工劳动强度和风险高等实际情况,提供了一种稠油智能加热装置。
本发明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稠油智能加热装置,包括罐体,罐体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与进液硬管连接,出液口上安装有出液蝶阀;罐体内设置有加热元件和温度传感元件,罐体外设置有智能控制箱,温度传感元件通过传感线与智能控制箱连接,智能控制箱外接电源,加热元件通过电源线连接智能控制箱,智能控制箱判断温度传感元件反馈的温度数值是否等于设定温度数值,若高于设定温度数值,则智能控制箱控制加热元件断电或控制加热元件断电并且发出报警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加热筒和加热棒,加热棒通过电源线连接智能控制箱,加热筒从罐体的侧壁上穿入罐体内,加热棒从加热筒的筒口伸入加热筒内,加热筒的筒口通过螺杆法兰与加热棒密封连接,加热筒与加热棒之间的密闭环空内填充有导热液。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元件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加热棒上内置的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镶嵌在罐体的侧壁上、感温端头伸入罐体内,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第一传感线、第二传感线、第三传感线与智能控制箱连接;智能控制箱判断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温度数值是否均等于设定温度数值,若至少其中之一高于设定温度数值,则智能控制箱控制加热棒断电或控制加热棒断电并且发出报警信息;若至少其中之一低于设定温度数值,则智能控制箱控制加热棒通电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筒通过数组固定支架悬空设置在罐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为落地式结构,从地面至罐体顶面之间设置有扶梯,罐体的顶面围绕外边沿设置有一圈护栏。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位于罐体顶面,出液口位于罐体一侧壁下端,出液口水平排列设置有三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稠油智能加热装置,同时具备储存和智能加热功能,无需工作人员实时监测与操作,能有效的减少人工劳动强度和成本提高加热效率,还具有智能报警断电功能,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相对于传统施工中存储和加热通过不同设备完成而言,该装置同时具备储存和智能加热功能,无需工作人员实时监测与操作,能有效的减少人工劳动强度和成本提高加热效率,并且该装置具有智能报警断电功能,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专利提供的一种稠油智能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测试公司,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测试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09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