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设备传输电路、装置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70943.2 | 申请日: | 2021-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5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 发明(设计)人: | 曹平;黄锡汝;张可立;郑佳俊;李超;袁建辉;岳琼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6F13/40 | 分类号: | G06F13/4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梁爽 |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设备 传输 电路 装置 系统 | ||
1.一种设备传输电路,用于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及设备热插拔识别,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传输电路包括:
第一差分传输装置,所述第一差分传输装置包括第一传输线路和第二传输线路,所述第一传输线路和所述第二传输线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主设备的发送器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线路和所述第二传输线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从设备的接收器连接;
热插拔识别装置,所述热插拔识别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传输线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热插拔识别装置的信号检测端与所述第二传输线路的输入端连接;
第一差模电感,所述第一差模电感的其中一线圈串联于所述热插拔识别装置的信号输出端和所述第一传输线路的输入端之间,另一线圈串联于所述第二传输线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热插拔识别装置的信号检测端之间;
第二差模电感,所述第二差模电感的其中一线圈串联于所述第一传输线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差模电感的另一线圈的一端之间,所述另一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输线路的输出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分传输装置还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与第四电容,所述第一电容串联于所述第一传输线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主设备的发送器之间,所述第二电容串联于所述第二传输线路与所述主设备的发送器之间,所述第三电容串联于所述第一传输线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从设备的接收器之间,所述第四电容串联于所述第二传输线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从设备的接收器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分传输装置还包括第一共模电感和第二共模电感;
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其中一线圈串联于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一传输线路的输入端之间,另一线圈串联于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二传输线路的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其中一线圈串联于第一传输线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容之间,另一线圈串联与所述第二传输线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电容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插拔识别装置包括光电耦合器、第三共模电感,所述第三共模电感的其中一线圈串联于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光发射侧与所述热插拔识别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之间,另一线圈的输入端与所述热插拔识别装置的信号检测端连接,所述另一线圈的输出端接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发射侧包括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阳极和阴极,所述阳极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一供电电源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阴极通过所述第三共模电感的其中一线圈与所述热插拔识别装置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光接收侧包括光敏三极管,所述光敏三级管包括发射极以及集电极,所述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与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发射极接地。
6.一种设备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传输电路包括:
第一差分传输装置,所述第一差分传输装置包括第一传输线路和第二传输线路,所述第一传输线路和所述第二传输线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主设备的发送器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线路和所述第二传输线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从设备的接收器连接;
热插拔识别装置,所述热插拔识别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差模电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热插拔识别装置的信号检测端与所述第二差模电感的输出端连接;
第一差模电感,所述第一差模电感的输入端与所述热插拔识别装置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差模电感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传输线路以及所述第二传输线路的输入端连接;
第二差模电感,所述第二差模电感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传输线路以及所述第二传输线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差模电感的输出端与所述热插拔识别装置的信号检测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插拔识别装置的信号检测端通过物理地线与所述第二差模电感的输出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094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