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流雾化器的降噪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70626.0 | 申请日: | 2021-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9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 发明(设计)人: | 梁锐;李昌才;史菊俊;冷宇航;段志伟;吕涛;张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康居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17/10 | 分类号: | F04D17/10;F04D29/08;F04D29/42;F04D29/44;F04D29/66;F04D29/7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侯克邦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流 雾化器 结构 | ||
1.一种交流雾化器的降噪结构,包括后壳(1)、前壳(2)、提手(3)、交流压缩机组件(4)和底座(6),所述后壳(1)、前壳(2)和底座(6)构成一个完整的壳体,所述提手(3)设置在后壳(1)和前壳(2)的连接处,所述交流压缩机组件(4)设置在壳体内,其特征在于:
密封盖组件(5),所述密封盖组件(5)具备两个进气端和两个出气端,其中一个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与交流压缩机组件(4)的出气管和进气管连通,其中另一个进气端和出气端与雾化降噪组件(9)连通;
雾化降噪组件(9),所述雾化降噪组件(9)具备一进气端和一出气端,其中进气端和出气端的一侧分别与密封盖组件(5)的出气端和进气端连通,其中进气端另一侧连通有圆形槽,其中出气端另一侧设置有雾化头(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雾化器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组件(5)包括密封盖板(51)、第一母环(52)、第二母环(53)、进气管(56)和排气管(57);
所述第一母环(52)和第二母环(53)均密封设置在密封盖板(51)上,且第一母环(52)的直径大于第二母环(53)并设置在其外围;
所述第二母环(53)内围成的空间为排气腔,所述排气腔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排气孔(54),所述第一母环(52)和第二母环(53)之间围成的空间为进气腔,所述排气腔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孔(55);
所述进气管(56)和第一进气孔(55)定义为密封盖组件(5)的两个进气端,所述排气管(57)和第一排气孔(54)定义为密封盖组件(5)的两个出气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流雾化器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降噪组件(9)包括第一公环(91)和第二公环(92);
所述第一公环(91)和第二公环(92)均密封设置在前壳(2)上,且第一公环(91)的直径大于第二公环(92)并设置在其外围;
所述第一公环(91)内围成的空间为排气腔,所述排气腔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排气孔(93),所述第一公环(91)和第二公环(92)之间围成的空间为进气腔,所述排气腔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进气孔(94);
所述第二排气孔(93)定义为雾化降噪组件(9)的出气端,所述第二进气孔(94)定义为雾化降噪组件(9)的进气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流雾化器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母环(52)和第二母环(53)的端口处分别开设有容纳第一公环(91)和第二公环(92)的开槽,所述第一母环(52)的开槽内设置有外密封圈(8),所述第二母环(53)的开槽内设置有内密封环(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雾化器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槽内设置有进气过滤盖(11),所述进气过滤盖(11)上设置有过滤盖密封圈(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康居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康居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062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壁金属凹槽异型管及其加工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机用磁钢生产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