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地质力学模型和机器学习检测地热井风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9763.2 | 申请日: | 202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8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邓嵩;贺嘉蕾;杨硕;黄亚红;雷云;彭浩平;王浩;王财宝;马明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N3/0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王美华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地质力学 模型 机器 学习 检测 地热 风险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地热井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地质力学模型和机器学习检测地热井风险的方法,包括:S1:收集测井资料、测井报告和井史资料;S2:数据整理、清洗,剔除异常,建立测井数据库;S3:筛选井段深度、井径九个参数数据;S4:九个参数数据作为输入,地层坍塌和地层破裂压力为输出,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模型,并对算法参数优化;S5:得到钻井液密度窗口数据,将钻井液密度窗口数据和井史资料中泥浆密度比较,判断井段工况。本发明利用测井资料、测井报告和井史资料数据与坍塌、破裂压力构建地质力学模型,计算坍塌、破裂压力下的当量钻井液密度,通过地层破裂压力、坍塌压力得到钻井液密度窗口,最终确定地热井的工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热井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地质力学模型和机器学习检测地热井风险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井壁稳定性是钻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由于泥页岩地层疏松,钻井过程中,容易坍塌造成卡钻,给地热井开发带来很大损失;井壁失稳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井眼附近的地应力改变,应力集中造成地应力未能与钻井液压力建立新的平衡;当地层坍塌压力高于钻井液柱压力,造成井壁岩石剪切破坏,若井壁为塑性岩石会导致缩径,若井壁为脆性岩石会引起坍塌,造成扩径;当地层破裂压力低于钻井液压力,会造成井壁岩石拉伸破坏,造成井漏;地层破裂压力是地热井开发工程中的重要参数,可用于选择合理的钻井液密度及确定套管下深,是钻井工程设计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地层破裂压力的准确确定,有助于钻井过程的控制和监测,对钻井过程中平衡压力、防止井喷和井漏、提高钻井速度、减少油气层污染、降低钻井成本意义重大。
现已提出的地层破裂压力预测方法有多种,梁何生等1999年提出了利用水力压裂及套管鞋试漏数据求取破裂压力的方法;刘岩生等2000年提出了利用孔隙度资料预测破裂压力的方法;李传亮等2000年根据多孔介质的双重有效应力概念,提出了一个计算破裂压力的公式;丰全会等2000年建立了直井在均匀水平地应力作用下的弹塑性模型,并推导出了计算破裂压力的公式;曹言光等2003年应用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油气井压裂时的破裂压力计算模型;金业权等2003年提出了利用地震资料的地层破裂压力的预测方法。
地热井施工是在地下进行,由于受到地下环境的影响,给施工带来很多不便,同时也增大了施工风险;随着钻井复杂风险与机器学习结合应用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有多种利用机器学习对钻井复杂风险判断的方法;由于训练数据的误差较大,有部分异常数据、重复数据以及缺失数据,其参数对应的地层压力和风险都有一定的误差,这样就会影响训练结果的训练误差及泛化误差,预测的准确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利用地质力学模型推导出与坍塌压力和破裂压力强相关的深度、井径、地层纵波、地层横波、地层密度、岩石密度、井段顶届至井口的地层密度平均值、钻井液密度和温度数据九个参数;使用随机森林算法训练九个参数与地层破裂压力、地层坍塌压力模型,再通过预测地层破裂压力、和预测地层坍塌压力得到钻井液密度窗口,结合泥浆密度确定地热井的工况。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地质力学模型和机器学习检测地热井风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检测地热井复杂风险所需的参数类型,收集现场测井资料、测井报告和井史资料;
S2、对S1中数据进行整理、清洗,并剔除由机器突发故障或人为造成异常数据以及重复数据,并对缺失数据进行填补,用清洗后的数据建立测井资料、测井报告和井史资料数据库;
S3、根据地质力学模型推导出与地层坍塌压力、地层破裂压力相关的井段深度、井径、地层纵波、地层横波、地层密度、岩石密度、井段顶届至井口的地层密度平均值、钻井液密度和温度九个参数;
S4、将所述S3的九个参数数据作为输入,对应的地层坍塌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两个参数数据作为输出,将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训练集数据进行回归训练,并通过网格搜索算法对随机森林参数优化,得到九个输入参数和两个输出参数的模型,并通过测试集验证随机森林算法模型的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97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