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主缆不同垂跨比悬索桥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9322.2 | 申请日: | 202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5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彭元诚;任蒙;丁少凌;黄古剑;徐欣;刘新华;刘琪;张维;杨兴;王晓宁;丁德豪;吴晓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1/02 | 分类号: | E01D11/02;E01D19/00;E01D19/14;E01D19/16;E01D19/1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陈晓敏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四主缆 不同 悬索桥 | ||
本公开涉及一种四主缆不同垂跨比悬索桥,包括多个索塔以及沿桥梁纵向中心面对称的两对主缆,主缆通过吊杆连接桥面,主缆中部通过索塔的塔顶悬挂,主缆端部通过桥面两端的散索鞍固定,每对主缆包括相互独立的上缆和下缆,上缆的垂跨比小于下缆,上缆与下缆在塔顶处悬挂高度相同、跨中垂点高度不同。本公开能够在减少安装难度的情况下,提高悬索桥的结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桥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主缆不同垂跨比悬索桥。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发明人认为:虽然悬索桥结构力学体系成熟,工程实例较多,但总体上看,目前传统悬索桥具有以下不足:悬索桥的刚度及变形依赖于主缆的规格,容易出现桥梁刚度不足,变形较大的问题;抗风稳定性较差,结构阻尼较小,易发生中低风速涡振;鞍座尺寸与重量大,安装难度较大;大跨度、重载时主缆规格大,索股安装难度较大、工期较长。
在其中一种利用每侧双主缆进而形成四主缆的悬索桥结构中,跨中垂点高度相同,通过索塔悬挂支撑的高度不同。存在下述缺点:
(1)主缆通过主索鞍对索塔的作用力分布在两个高度位置,索塔受力不好,索塔结构的构造复杂;
(2)位于较低位置的主索鞍的吊装与安装不方便;
(3)位于较低位置的主缆的架设受上部缆索的位置限制,施工困难;
(4)由于主缆的变形在施工及运营期间主要是垂直变化,上述布置方式的主缆在风、汽车等动力荷载作用小存在上下缆变形碰撞、相互干扰问题;
(5)主缆锚固在一个位置,锚固系统及锚碇构造复杂、造价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四主缆不同垂跨比悬索桥,能够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四主缆不同垂跨比悬索桥,包括多个索塔以及沿桥梁纵向中心面对称的两对主缆,主缆通过吊杆连接桥面,主缆中部通过索塔的塔顶悬挂,主缆端部通过桥面两端的散索鞍固定,每对主缆包括相互独立的上缆和下缆,上缆的垂跨比小于下缆,上缆与下缆在塔顶处悬挂高度相同、跨中垂点高度不同。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同一对主缆中:两主缆在塔顶横向并排设置,两主缆端部在桥面两端处前后布置。每对主缆对应的散索鞍为沿桥面纵向前后布置的双索鞍结构。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桥面两侧分别设有一列所述吊杆,每列吊杆沿桥面纵向与上缆和下缆交替固定。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桥面包括沿桥面纵向成列布置的多个加劲梁,加劲梁同一横断面上设有两组吊杆。
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并且对于悬索桥来说,主缆跨中垂点一般处于桥梁的中心位置,该位置具体索塔距离最远,抗风稳定性差,结构阻尼较小,最容易出现变形、和中低风速涡振情况。本公开中上缆与下缆跨中垂点不同,能够有效增加该处结构的阻尼和抗风稳定性等性能参数。
主缆通过主索鞍对索塔的作用力分布在同一高度位置,索塔受力更好,索塔结构的构造简单;由于主缆的变形在施工及运营期间主要是垂直变化,上述布置不会出现主缆在风、汽车等动力荷载作用小存在上下缆变形碰撞、相互干扰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
图1为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索塔处布置塔顶索鞍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93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