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Gstp1在制备增效型CAR-T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768590.2 申请日: 2021-07-07
公开(公告)号: CN113527514B 公开(公告)日: 2022-07-15
发明(设计)人: 王刚;郑骏年;李慧忠;刘鎏;郭增礼 申请(专利权)人: 徐州医科大学
主分类号: C07K19/00 分类号: C07K19/00;C12N15/62;C12N15/867;C12N5/10;A61K39/00;A61P35/00;C12Q1/02
代理公司: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代理人: 朱萍;孟祥斌
地址: 221004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gstp1 制备 增效 car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Gstp1在制备增效型CAR‑T中的应用。具体公开了一种抑制T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CAR‑T细胞、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所述CAR‑T中的CAR包含B7H3抗原结合结构域、跨膜结构域、胞内信号结构域以及GSTP1基因,制备得到的CAR‑T不仅对表达B7H3的肿瘤细胞具有高效的杀伤能力,而且高表达GSTP1后的CAR‑T能够抑制其自身ROS的产生,进一步增强CAR‑T细胞的杀伤功能,可针对广谱的实体肿瘤,应用范围广,不但对本领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而且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嵌合抗原受体,其包含B7H3抗原结合结构域、跨膜结构域、胞内信号结构域以及人源GSTP1,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降低T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CAR-T细胞、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immunotherapy,CAR-T)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过继免疫疗法,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逆转录病毒和慢病毒载体转座系统或直接将mRNA转导到T细胞内,使T细胞获得识别特异性肿瘤细胞的能力并激活T细胞杀死肿瘤细胞的嵌合抗体,通过将这些T细胞回输至患者体内使患者的免疫系统获得特异性识别和杀伤肿瘤的能力(Shi H,Sun M,Liu L,et al.Chimericantigen receptor for adoptive immunotherapy of cancer:latest research andfuture prospects[J].Molecular cancer,2014,13(1):1-8.),CAR-T的核心作用元件是嵌合抗原受体CAR,它由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的胞内信号转导区、跨膜区以及胞外抗原结合区组成,其胞外区负责抗原的特异性地识别(Melenhorst J J,Levine BL.Innovation and opportunity for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argeted Tcells[J].Cytotherapy,2013,15(9):1046-1053.),CAR-T技术因对恶性肿瘤细胞的靶向性、杀伤活性和持久性强而在癌症等恶性疾病的治疗中展示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

B7H3,又称CD276,是一种I型跨膜蛋白,属于B7免疫共刺激和共抑制家族,其主要形式为包含两个细胞外串联的IgV-IgC结构域(即:IgV-IgC-IgV-IgC)(Collins M,Ling V,Carreno B M.The B7 family of immune-regulatory ligands[J].Genome biology,2005,6(6):1-7.),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可以减少T细胞释放的I型干扰素(IFN)、降低NK细胞的细胞毒性。B7H3 mRNA在大多数组织表达,但其蛋白在正常组织(例如前列腺、乳腺、肝脏和淋巴器官)中表达非常有限,然而B7H3蛋白在在大部分恶性肿瘤及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表面均异常高表达。多个独立实验已经证实了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B7H3蛋白均显著高表达,且这种高表达与恶性肿瘤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Zang X,Allison J P.The B7family and cancer therapy:costimulation and coinhibition[J].Clinical cancerresearch,2007,13(18):5271-5279.),并且表明了B7H3参与肿瘤的免疫逃逸过程(Hofmeyer K A,Ray A,Zang X.The contrasting role of B7-H3[J].Proceedings of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08,105(30):10277-10278.)。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医科大学,未经徐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85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