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气化铁路多场景自洽能源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8240.6 | 申请日: | 202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9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戴朝华;邓文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32 | 分类号: | H02J3/32;H02J3/38 |
代理公司: | 成都帝鹏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5 | 代理人: | 李华 |
地址: | 610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气化铁路 场景 能源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气化铁路多场景自洽能源系统,包括分相牵引供电系统和中央控制器,还包括所内自洽能源系统、所间自洽能源系统和/或区间自洽能源系统;所内自洽能源系统设置在变电所电分相处,所间自洽能源系统设置在分区所电分相处,区间自洽能源系统设置在供电臂上,中央控制器与所内自洽能源系统、所间自洽能源系统、区间自洽能源系统通信连接。本发明能够因地制宜、因网制宜、因荷制宜的选取可再生能源与铁路系统的融合发展形式,利于实现铁路供能的多元绿色化、用能管理的弹性化,同时在不改变原始牵引供电系统结构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改善牵引供电系统电能质量并提高系统供电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化铁路新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气化铁路多场景自洽能源系统。
背景技术
截至2020年底,我国电气化铁路营业里程已超10万公里,作为特殊的大宗工业用户,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能耗问题。据统计仅2020年全国电气化铁路用电量已高达90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消耗110.7亿公斤标准煤,排放约897.3亿公斤二氧化碳、27亿公斤二氧化硫、13.5亿公斤氮氧化物,其中牵引用能部分占到了铁路总能耗的60%以上。如何实现铁路系统的节能减排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铁路系统提出了绿色化、高效能、高弹性的发展新要求。因此,研究可再生能源与铁路系统融合发展形式是当前国家形势所趋,尤其是在能耗占比更高的牵引领域。
由于能源网与交通网地理空间上存在天然交集,铁路沿线常伴随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例如西南沿线富含水力资源、西部地区富含光伏资源、东南沿海等地富含风力资源等。而铁路自身不仅存在大量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也具有广阔的电能消纳空间,这为铁路资产能源化提供了有效途径。但由于应用环境的特殊性,在研究过程中仍需重点关注以下问题:(1)对于铁路可再生能源应用形式,一方面,可基于铁路自有土地资源新建新能源发电系统接入;另一方面,可基于沿线既有的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或微电网群直接接入,达到在增加既有系统电能消纳率的同时,降低铁路新能源系统的投资成本。因此,需探讨如何因地制宜的开发建设铁路新能源系统,保证铁路供能的自洽(自给自足)多元化发展。(2)既有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多采用分相供电制,这种特殊性迫使牵引网各区段间形成了线性化供电孤岛,因此,需探讨如何因网制宜的接入新能源系统,通过全局/局域线路柔性互联,实现特定区段能量路由及提高系统供电可靠性。(3)牵引负荷不同于常规用电负荷,除了产生无功、负序、谐波、网压波动等电能质量问题,在制动过程中还会产生兆瓦级再生制动能量,若不加以回收利用将造成了能量的极大浪费。因此,在实现新能源系统有效接入的前提下,还需探讨如何因荷制宜的提高牵引供电系统供电质量及用能能效。
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接入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方案均基于新建系统接入,鲜少因地制宜的考虑融合沿线既有新能源系统,即在减少弃风弃光弃水等的同时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其次,既有技术方案中新能源系统接入点多位于牵引变电所处,而对于具有宽区域跨度和分段供电特性的牵引网,分区所及独立供电区间同样是重要的可选接入点,尤其对于实现多站能量路由及功率融通;此外,针对未消纳的新能源电能及再生制动能量,既有方案多采用单站储能直接存储或回馈至配电网,能源利用形式还可综合不同应用场景进行适配性选择,如多站协同用能、外置充电桩、电-气转换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气化铁路多场景自洽能源系统,能够因地制宜、因网制宜、因荷制宜的选取可再生能源与铁路系统的融合发展形式,利于实现铁路供能的多元绿色化、用能管理的弹性化,同时在不改变原始牵引供电系统结构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改善牵引供电系统电能质量并提高系统供电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气化铁路多场景自洽能源系统,包括分相牵引供电系统和中央控制器,还包括所内自洽能源系统、所间自洽能源系统和/或区间自洽能源系统,所内自洽能源系统、所间自洽能源系统和/或区间自洽能源系统独立或组合式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82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食品烙饼制作设备
- 下一篇:一种自动调整高度的涂料灌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