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芡实离体快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67158.1 | 申请日: | 202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54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问涛;李吉春;曲爱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绿冶苗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王玉国 |
地址: | 2150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芡实 离体快繁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芡实离体快繁的方法,首先种子选取,选取当年新收获芡实种子;再种壳处理,继而外植体处理,然后种子催芽培养,再芡实无菌快繁体系建立,最后芡实组培生根苗驯化、移栽;即时打破芡实种子休眠,将种子去除种壳和外胚乳,运用组织培养技术将种胚催芽,从而获得芡实幼苗;完整建立芡实无菌快繁体系,从种子初代开始到组培生根苗移栽;首次实现全年随时可打破芡实种子休眠,彻底突破季节对芡实研发和生产的束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芡实离体快繁的方法。
背景技术
芡实(Euryale ferox Salisb.)属睡莲科芡属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植物,又称鸡头、鸡嘴莲、鸡头果、鸡冠菜、鸡头米、雁头米、刺莲等,原产我国及东南亚,多分布在湖泊、池塘和滩地。芡实名列“苏州水八仙”之一,更是苏州优质地道药材。
芡实含有大量蛋白质、钙、磷、铁、脂肪、淀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粗纤维、胡萝卜素、氨基酸等,含氨基酸多达18种,其中苏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等为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具有养血安神、益肾固精、去湿健脾、止泻止带等食疗功效,早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有“芡实止渴益肾,治小便失禁、遗精、白浊带下”。芡实可药食两用,其含有甾醇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环肽类化合物、倍半新木脂素类化合物、脑苷酯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等多种功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疲劳、降血糖、延缓衰老、抗癌等药理作用,常应用于临床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乳糜血尿、中风后遗症以及慢性肠炎等疾病。由于芡实能起到积极的食疗和保健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爱。
芡实分为苏芡和刺芡,苏芡曾名南芡,为驯化培育的栽培种,少刺,种籽粒大,米仁大,性糯,品质佳,产量高,经济效益高,是苏州珍贵的优质资源,也广泛种植,苏芡目前主要有传统地方品种紫花芡、白花芡,杂交选育品种有红花芡、姑苏芡1号、姑苏芡2号、姑苏芡3号、姑苏芡4号等。每年8月中旬到10月中旬,新鲜芡实种仁都供不应求,售价在100~200元/斤。芡实新品种的选育和开发前景越来越广阔。
芡实均以种子进行繁殖,但其种子成熟后必须经过一段休眠期才能完成其后熟作用,自然条件下保存要到翌年春才能萌发。朱红莲等人通过实验研究:浓H2SO4处理、机械处理和激素处理等方法均不能快速解除芡实种子的休眠。说明芡实种子在脱离母体后仍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生理后熟,其休眠是一种后熟休眠,低温处理可以促进其后熟休眠解除,这可能是芡实经过长期演化而获得的一种对环境条件及季节性变化的生物学适应性。李彦连等人研究了山东品种芡实的组培快繁技术,但未提及如何打破种子休眠的问题,也未完整实现组培生苗移栽种植。
苏芡种壳厚且厚薄不匀,加工困难、出肉率低,完全依赖人工去壳,所以必须不断推出新品才能完全符合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要求。目前芡实新品种选育完全依赖自然诱变和杂交育种,以上方法得到的芡实后代性状极其不稳定,大大增加了育种工作者的工作量和难度,然而芡实离体再生优化体系可广泛应用于种苗快速繁殖和遗传转化,并为芡实种子资源保存提供快速有效的方法,打破芡实种子休眠,打破季节对芡实研发和生产的束缚,满足市场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芡实离体快繁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芡实离体快繁的方法,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选取,选取当年新收获芡实种子,将种子浸泡于纯水中密封储存于0~5℃环境中,期间3~5天清洗一次并更换纯水,1个月后取出使用;
2)种壳处理,将选取种子的种壳剥落,并保留完整种胚、胚乳以及表面透明的保护膜;剥出的去种壳完整种子浸泡于无菌水中,环境温度在18~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绿冶苗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绿冶苗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71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