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模块特征聚合的双域递归网络MR重建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66581.X | 申请日: | 2021-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7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 发明(设计)人: | 郑峰;刘晓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T5/00 | 分类号: | G06T5/00;G06N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模块 特征 聚合 递归 网络 mr 重建 方法 | ||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基于特征聚合的双域递归网络MR重建方法。其实现步骤为:1)数据预处理:对K空间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构建欠采样模板、模拟欠采样过程、归一化、截取切片、二维小波变换、构建训练集和测试集;2)构建网络模型:模型包括小波域多模块特征融合网络与图像域多模块特征融合网络;3)训练神经网络:将处理好的小波域数据、欠采样模板(mask)和欠采样K空间数据作为本网络的输入,原始的磁共振图像数据作为GT训练该模型;4)测试网络模型:将测试集的欠采样小波域数据输入上述模型中进行测试,得到高质量的重建图像;5)评价重建图像质量:本实验用PSNR和SSIM评价重建后图像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多模块特征聚合的双域递归网络MR重建方法。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非侵入式的活体成像技术,它通过组织细胞内的原子核在强大的磁场作用下发生共振,再经过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从而形成了磁共振医学影像。与CT影像相比,它具有无辐射、对比度高和多参数成像等特点,更容易发现病变位置。但磁共振扫描速度缓慢,从而产生运动伪影,因此我们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磁共振图像重建速度与质量。
传统磁共振重建方法则是基于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理论,信号采集可以低于奈奎斯特采样定律进行采样,CS_MRI利用数据的稀疏性和数据采样的非相关性,通过观测矩阵对稀疏信号压缩采样,从欠采的信号中通过非线性优化重建MR图像,但传统方法的重建速度和精度不高。近几年深度学习方法已经应用于磁共振图像重建,与传统方法相比,深度学习通过对数据的浅层特征提取,形成更抽象的特征信息,能够有效提高MR重建精度。本文就现有的基于深度学习重建方法进行改进,引入小波域,与图像域进行结合,对小波域的多个模块与图像域的多个模块,分别进行多模块特征聚合,对多张MR切片进行重建。图像预处理阶段保持一定比例的低频信息来维持图像的基础结构,大量包含组织细节的高频信息丢失,经网络训练后可重建出高质量、高精度的磁共振图像。本文旨在为磁共振重建找到其他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模块特征聚合的双域递归网络MR重建方法,以找到另一种重建MR图像的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数据及并进行预处理:将原始K空间数据集通过不同加速因子下的欠采样模板(mask)模拟欠采样过程,得到欠采样的K空间数据,将欠采样K空间数据集经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ourier Transform,IFT)转换为图像域数据集,接着进行归一化、截取序列等操作,再将图像域数据集经过二维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DWT)转换成小波域数据集,该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S2)重建模型的搭建:通过深度学习框架PyTorch搭建一种基于多模块特征融合的双域递归网络用于MR图像重建,该网络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小波域多模块特征聚合网络,图像域多模块特征聚合网络,构造损失函数以及数据一致性层(DC)。
1)小波域多模块特征聚合网络:网络架构包括三个重复的小波域残差模块、每个基本的小波域残差模块由一个3×3卷积,三个并行的空洞卷积,卷积核为3×3,两个1×1卷积组成,三个空洞卷积的扩张率分别为dilation=1,dilation=2,dilation=4,卷积核为3×3。首先欠采样小波数据经过3×3卷积,进行浅层特征提取,然后经过三个不同扩张率的卷积,用1×1卷积将不同尺度的信息融合到一起,最后将进行残差连接,则三个小波域残差块输出分别为F0,F1,F2,将F0,F1,F2按照通道维度拼接到一起,用1×1卷积将不同模块的特征信息融合到一起,实现了多模块的小波域的特征融合,使网络融合不同上下文信息,能够精细化特征表达,最后进行跨层跳跃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65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