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灌缝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6205.0 | 申请日: | 202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2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李丕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丕岸 |
主分类号: | E01C23/09 | 分类号: | E01C23/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2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市政工程 道路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灌缝装置,通过负压室、负压扇、吸尘管和铲脏齿的配合使用,使得在进行灌缝前将裂缝中的污垢自动进行铲除,且铲除后利用负压室产生负压自动吸附,提高裂缝的清洁度,通过推杆、限位板、第一齿轮、移动板和储液箱的配合使用,在进行灌缝时,定量进行出料,通过压实板、竖杆、移动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配合使用,使得在进行补缝时,最终利用压实板将进行灌缝后的原料自动捶打压实,方便浆料与裂缝紧密接触,通过支撑板、限位轮、螺纹杆和外壳的配合使用,使得在进行补缝时,利用限位轮沿着裂缝进行移动,使得灌缝时只需沿着大致位置推动即可,避免出液口的位置出现偏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灌缝装置。
背景技术
市政工程是指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在市政的道路建设工程中,无论水泥路面还是沥青路面,在通车一段时间后,都会陆续出现各种损坏、变形及其他缺陷,而裂缝是路面各种破损中最常见、最易发生和最早期产生的路面病害之一。而路面出现裂缝不但影响路容美观和行车的舒适性,而且容易扩展造成路面的结构性破坏,缩短路面的使用寿命。因此路面出现裂缝后,应及时进行密封修补,否则雨水及其他杂物就会沿裂缝进入面层结构及路基,导致路面承载能力下降,加速路面局部或成片损坏。
早前,道路施工和市政设施养护部门通常以手工浇注的方式对沥青路面上的裂缝和预留于水泥路面上的伸缩缝实施灌缝,毫无疑问,这种作业方式存在工效低并且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灌缝质量随施工者的经验及责任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并且浪费材料。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市面上出现灌缝机代替人工进行灌缝,但是现有的灌缝机设置较为简单,在灌缝的过程中无法将浆料与缝隙压实,对灌缝的质量造成影响,并且在灌缝时,由于裂缝的走向并无规律,故通常需要由人工手扶出液管,避免灌缝的位置出现偏移,较为费时费力。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灌缝装置,具备灌缝位置准确和自动压实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灌缝装置设置较为简单的问题,保证了使用该装置进行操作时可以定量进行灌缝,且在灌缝的过程中可以将浆料自动捶打压实,提高灌缝效果,并且避免浆料偏离裂缝,提高该装置使用时的智能性。
发明内容
(一)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道路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灌缝装置,包括支撑板,利用支撑板对限位轮进行支撑,同时限位轮的所述支撑板的下方活动连接有限位轮,限位轮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杆,该支撑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弹簧,故利用弹簧保证限位轮始终与裂缝的内壁相互接触,当进行补缝时只需沿着大概的位置进行移动即可,支撑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纹杆,利用螺纹杆的旋转带动支撑板往下移动,从而调整限位轮的位置,螺纹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壳,利用外壳对转液箱进行支撑,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液箱,转液箱与储液箱之间设置有连接管,且该连接管的外侧设置有单向阀,转液箱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推杆,利用推杆的运动改变转液箱的压强大小,推杆的上方活动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齿轮,限位板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移动板,外壳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储液箱,转液箱的左侧活动连接有压实板,压实板的上方活动连接有竖杆,竖杆远离压实板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移动块,移动块的背面活动连接有小齿轮,小齿轮的侧端活动连接有大齿轮,转液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负压室,负压室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负压扇,负压室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吸尘管,吸尘管的上方活动连接有铲脏齿。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设置有两个,两个螺纹杆的规格一致,且以螺纹杆的中心线为参照呈对称分布,同时在支撑板的内部设置有与螺纹杆尺寸相互适配的螺纹。
优选的,所述推杆的下方设置有活塞,该活塞的尺寸与转液箱的尺寸相互适配,同时推杆设置在活塞的中央位置。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杆,同时连接杆的背面设置有凸块,同时推杆设置为T字形,且推杆的上方开设有滑槽,该滑槽的尺寸与凸块的尺寸相互适配。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内部开设有弧形齿牙,同时该齿牙的尺寸与第一齿轮的尺寸相互适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丕岸,未经李丕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62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