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泡桐的组织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5532.4 | 申请日: | 202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9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崔小丽;李强;尤小婷;郭建章;黄丽纯;江宇健;蓝必政;张立;彭喜进;陈宁;黎宗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粤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湛江农垦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刘瑶云;陈伟斌 |
地址: | 524003 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泡桐 组织培养 方法 | ||
1.一种泡桐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泡桐的组织培养方法所需要的原料有泡桐植株、洗洁精或饱和洗衣服溶液、75%的酒精溶液、多菌灵和培养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桐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桐的组织培养方法如下:
S1:外植体的选择
泡桐无菌建立材料可以用枝条的节段和顶芽作为外植体,本方法中选择生长良好的当年生半木质化的泡桐枝条上部,前一天对选择的枝条喷施多菌灵溶液,多菌灵采用喷灌的方式配成1:1000的溶液喷洒在枝条表面,将剪下的枝条除去叶片,切出带腋芽的茎段和顶芽;
S2:外植体的处理
将前期选择好的带腋芽茎段和顶芽作为外植体,用洗洁精或者饱和洗衣服溶液洗净,用刷子刷去外植体表面不易除去的污渍,使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20min,然后将洗净后的外植体放在超净台上,使用75%的酒精溶液浸泡30s,浸泡完成后使用无菌水冲洗3~4次,再将其浸入0.1%升汞溶液11min~18min,再使用无菌水冲洗3~5次,最终取出沥干水分,切出带有芽点的呈0.5cm见方的小茎段;
S3:初代培养
将上述经过处理后的泡桐带腋芽茎段或顶芽外植体放入配方为MS+6-BA2~4.00mg/L+IBA0.01~0.05mg/L+糖30g/L+卡拉胶6g/L的芽诱导培养基中,使其经过一段时间分化出芽,再此过程中培养基处于恒温25℃~28℃之间,光照在500~800lx之间,持续光照10~12h/d,接种后5~6天开始出芽,经过15~20天左右诱导出的芽即可进行转接;
S4:增殖培养
上述初代培养得到的可供使用的芽数量不充足,需要对初代培养出来的芽苗进行进一步的增殖培养,将上述初代培养得到的高为2~3cm的小芽接种到配方为1/2MS+6-BA3.0mg/L+IBA0.01mg/L+糖30g/L+卡拉胶6g/L的芽增殖培养基中进行芽增殖,培养温度为25~28℃,光照强度在1500~2000lx之间,光照时间为10~12h/d,经过10~15天后得到增殖芽,在增殖芽生长到和原先差不多的2~3cm时,继续将增殖芽放入相同配方为1/2MS+6-BA3.0mg/L+IBA0.01mg/L+糖30g/L+卡拉胶6g/L的芽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经过5~6次的连续增殖得到数量充足的增殖芽,即可进行下一步培养操作;
S5:生根培养
将在增殖培养中生长到4~5cm的泡桐增殖芽基部膨大的部分切除,选取泡桐上部生长良好的部分接种到配方为1/2MS+IBA1.0~1.5mg/L+NAA0.5~1.0mg/L蔗糖15~20g/L+卡拉胶5g/L的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在此期间培养基恒温25~28℃,光照强度在500~800lx,光照时间为10~12h/d,经过7~10天的培养接种的部分即可生根,其中前期被切下的基部膨大部分可以重新放入增殖培养基中,使其继续分化出苗,从而提高植物的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粤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湛江农垦科学研究所,未经广东粤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湛江农垦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553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