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高释放量负离子石粉的鞋垫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5523.5 | 申请日: | 202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9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何光赠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光赠 |
主分类号: | A43B17/00 | 分类号: | A43B17/00;A43B17/02;A43B17/08;A43B17/10;B32B9/00;B32B9/04;B32B33/00;B32B3/2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立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6 | 代理人: | 林章 |
地址: | 35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释放 负离子 鞋垫 | ||
本发明涉及鞋垫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含有高释放量负离子石粉的鞋垫,包括鞋垫本体和顶部鞋垫层,所述鞋垫本体下方两侧通过粘结剂连接有呈凸起的脚跟减震层和脚掌减震层,所述鞋垫本体内部开设有面积是鞋垫本体上端面面积0.8倍的凹槽,且凹槽内设有高释放负离子石粉鞋垫膜层和顶部鞋垫层,所述顶部鞋垫层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且贯穿顶部鞋垫层端面的透气孔;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顶部鞋垫层、透气孔、高释放负离子石粉鞋垫膜层和限位块,在使用时,其高释放负离子石粉鞋垫膜层会产生大量的负离子然后通过顶部鞋垫层的透气孔溢出,可以实现杀菌除臭的目的,而设置的脚掌和脚跟减震层可以使其贴合人们脚部曲线,在进行减震的同时保持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鞋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含有高释放量负离子石粉的鞋垫。
背景技术
鞋垫大量应用于制鞋业、保健、特殊功用;一般分为制鞋业应用型鞋厂应用型鞋垫和市场商品型两种模式,制鞋业应用的鞋垫主要是配合鞋子大底、中底、做出相应的型体;按照楦底板或者面板制作尺码板,并制作出相应的形状,市场商品型鞋垫主要是把鞋垫直接作为一种商品出售,由开发师设计,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大部分鞋垫只能满足基本要求,因为人们需要经常运动,脚容易有异味,脚臭是由于身体的小汗腺分泌旺盛,汗腺分泌物在细菌、霉菌分解下产生秽臭,脚臭容易滋生细菌,不仅影响患者本人的自身健康,也公共场合也比较尴尬,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含有高释放量负离子石粉的鞋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高释放量负离子石粉的鞋垫,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有高释放量负离子石粉的鞋垫,包括鞋垫本体和顶部鞋垫层,所述鞋垫本体下方两侧通过粘结剂连接有呈凸起的脚跟减震层和脚掌减震层,所述鞋垫本体内部开设有面积是鞋垫本体上端面面积0.8倍的凹槽,且凹槽内设有高释放负离子石粉鞋垫膜层和顶部鞋垫层,所述顶部鞋垫层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且贯穿顶部鞋垫层端面的透气孔,所述顶部鞋垫层的背面开设有呈三角形设置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均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另一端面均与高释放负离子石粉鞋垫膜层端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鞋垫本体内部通过粘结剂与高释放负离子石粉鞋垫膜层和顶部鞋垫层连接,所述顶部鞋垫层前端面与鞋垫本体前端面平齐。
优选的,所述脚跟减震层外侧呈曲面设置,所述脚掌减震层外侧呈曲面设置,所述脚跟减震层和脚掌减震层均是由热塑性聚氨酯材质构成。
优选的,所述顶部鞋垫层前端面采用触感好的无纺布粘结在其表面。
优选的,所述鞋垫本体是由橡胶原材料与硫酸钡原材料混合而成,且橡胶原材料与硫酸钡原材料配合比例为7:3。
优选的,所述高释放负离子石粉鞋垫膜层内部的蒙宝天石结晶粉通过静态测定法测得负离子释放量为43400/cm3。
优选的,所述高释放负离子石粉鞋垫膜层的制作工艺为:
步骤1:结晶粉首先进行验收,使其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然后通过筛选设备对结晶粉进行筛选,保证其中无杂质,保证其纯度;
步骤2:将结晶粉通过粉碎设备进行均匀粉碎,且粉碎后的颗粒直径为150-180μm;
步骤3:然后将粉碎后的材料与橡胶原料进行混合工作,在混合时,其向内部均匀添加混合剂,且通过搅拌设备进行均匀搅拌工作,且在搅拌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20-60℃之间,然后进行漂洗工作,直至PH值为5-7,然后进行脱水工作,使其半成品输送至脱水池进行脱水至70-7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光赠,未经何光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55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修复细胞的生物共振晶片及其应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泡桐的组织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