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动车组保温的接触网供电装置及其供电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764948.4 | 申请日: | 2021-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99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景德炎;张正舟;欧阳鹏;张克永;裴陶;张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M3/00 | 分类号: | B60M3/00;H02J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朱坤鹏;韩嫚嫚 | 
| 地址: | 1008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组 保温 接触 供电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动车组保温的接触网供电装置及其供电方法,所述用于动车组保温的接触网供电装置包括工业电源和变压装置(3),该工业电源与变压装置(3)的输入端连接,变压装置(3)能够将该工业电源的电压变为25kV的输出电压并为到发线接触网(9)或存车线接触网(11)供电。该用于动车组保温的接触网供电装置就近采用普通工业电源,将其电压变压至25kV,接入停放动车组的到发线或存车线接触网,用于动车组保温。既实现了向到发线或存车线接触网独立供电,又避免了从相邻变电站到本站设置专用供电线路,可大量节省工程投资和运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车组供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用于动车组保温的接触网供电装置,还是一种用于动车组保温的供电方法。
背景技术
寒冷时,为防止停放在车站到发线或存车线上的动车组的用水部件冻结,需要为动车组保温。目前的保温方式是,动车组的受电弓从接触网取电,动车组空调和电伴热部件随之通电开启,车内温度上升到预定温度(18°C)时断电,车内温度自然下降,降到预定温度(8°C)时通电。
如果停放动车组的到发线接触网与正线接触网处在同一个供电分区,正线在天窗点停电维修时,到发线接触网随之断电,从而影响动车组保温。因此,停放动车组的到发线接触网应独立供电。当车站有牵引变电所时,独立供电可以做到,否则,按常规思路,需要从相邻牵引变电所到本站设置专用供电线路并在本站设置开闭所,为此增加几千万元投资,经济性差。目前的做法是,人为限制接触网停电时间不超过某个值,以免动车组用水部件温度自然下降到零度而冻结,但这样会压缩天窗点停电维修时间,影响维修作业正常进行,降低维修作业效率。
上述人为限制接触网停电时间的做法不理想,因而提出在车站设置用于动车组保温的专用地面电源,这样需要在到发线间布置多条埋地电缆、每条电缆配套多个可与不同型号的动车组的电源插座相连的专用电源插头,对车站运营产生负面影响,而且投资一样是几千万元。因此,地面电源基本不可能用于车站停放的动车组保温,动车存车场也一样。
总之,在没有牵引变电所或开闭所的车站或存车场,停放动车组的到发线或存车线接触网需要独立供电,但一直没有可行的理想措施。
发明内容
为了在没有牵引变电所的车站或存车场为动车组提供独立供电条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动车组保温的接触网供电装置及其供电方法,该用于动车组保温的接触网供电装置及供电方法就近采用普通工业电源,将其电压变压至25kV,接入停放动车组的到发线或存车线接触网,用于动车组保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动车组保温的接触网供电装置,包括工业电源和变压装置,该工业电源与变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变压装置能够将该工业电源的电压变为25kV的输出电压并为到发线接触网或存车线接触网供电。
该工业电源通过第一输入线缆与变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第一输入线缆上设有第一隔离开关。
所述用于动车组保温的接触网供电装置还包括第二隔离开关,第二隔离开关的输入端与变压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第二隔离开关的输出端连接有至少一条输送支线,输送支线能够输送25kV的电压,变压装置能够通过输送支线为到发线接触网或存车线接触网供电。
所述用于动车组保温的接触网供电装置还包括第二输入线缆和第三隔离开关,第二输入线缆的输入端能够与正线接触网或存车场出入线接触网连接,第二输入线缆的输出端与第三隔离开关的输入端连接,第三隔离开关的输出端与第二隔离开关的输出端连接。
输送支线上设有第四隔离开关,当输送支线为多条时,多条输送支线之间为并联关系。
第一隔离开关、第二隔离开关、第三隔离开关和第四隔离开关的结构和功能均相同,第一隔离开关、第二隔离开关、第三隔离开关和第四隔离开关均为常开式隔离开关,第一隔离开关、第二隔离开关、第三隔离开关和第四隔离开关均能够手动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49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