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卫星测控过程执行任务状态的监控方法及系统、测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64599.6 | 申请日: | 202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54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奇;周欢;赵磊;董玮;王斌;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55 | 分类号: | G06F9/455;H04B7/185 |
代理公司: | 北京美智年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46 | 代理人: | 李晨露;汪永生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镇邓庄南路南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卫星 测控 过程 执行 任务 状态 监控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卫星测控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卫星测控过程执行任务状态的监控方法及系统、测控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用户通过前端页面输入对一颗卫星的要执行的测控任务和测控开始时间;S2:后端服务器创建定时器,定时器对要执行的测控任务进行编译;S3:当定时器到达测控开始时间时,后端服务器建立执行器和虚拟机对象;S4:执行器将编译后的测控任务传输给虚拟机对象;S5:虚拟机对象在一项或多项指定的测控任务后加入断点标识;S6:执行器按顺序从虚拟机对象中获取一项测控任务,通过与卫星通信执行测控任务并获取执行任务的结果;S7:当执行器获取到断点标识时,判断执行任务的结果。本方案能够实时监测并调试卫星测控过程执行的任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星测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卫星测控过程执行任务状态的监控方法、监控系统及卫星测控系统。
背景技术
人造地球卫星指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简称人造卫星。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主要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天气预报、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区域规划、通信、跟踪、导航等各个领域。
任何一条卫星通信线路都包括发端和收端地面站、上行和下行线路以及通信卫星转发器。卫星地面站是卫星通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卫星地面站的基本作用是向卫星发射信号,同时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
卫星绕地球飞行,只有卫星过境位于卫星地面站上方一定范围内的角度时,卫星才能与卫星地面站通信。通常在卫星过境前,操作人员会预先根据任务列表设置好卫星过境时卫星地面站的执行器需要执行的测控任务;当卫星过境时,卫星地面站的执行器将按照需要执行的测控任务控制收发系统与卫星通信。
卫星过境时,在通信的时间段内执行器必须按照任务列表执行测控任务,操作人员对执行的任务的当前状态一无所知,只能等待卫星离境后,所有测控任务执行结束后才能知道执行成功或者失败。如果执行失败,则需要等待卫星再次过境才能再次执行。这样的方法效率过低,严重影响了卫星测控的任务执行。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卫星测控过程执行任务状态的监控方法、监控系统及卫星测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并调试卫星测控过程执行的任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卫星测控过程执行任务状态的监控方法、监控系统及卫星测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并调试卫星测控过程执行的任务,提高卫星测控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卫星测控过程执行任务状态的监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用户通过前端页面输入对一颗即将过境的卫星的要执行的一项或多项测控任务和测控开始时间;
S2:后端服务器根据测控开始时间创建定时器,定时器计时的同时对要执行的一项或多项测控任务进行编译并将编译后的测控任务存储在后端服务器的固定路径;
S3:当定时器到达测控开始时间时,后端服务器建立执行器和虚拟机对象;
S4:执行器从固定路径获取编译后的测控任务并将编译后的测控任务传输给虚拟机对象;
S5:虚拟机对象通过执行器接收前端页面的指令在一项或多项指定的测控任务后加入断点标识;
S6:执行器按顺序从虚拟机对象中获取一项测控任务,通过与卫星通信执行测控任务并获取执行任务的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45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