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酸洗液循环的多功能酸洗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764176.4 | 申请日: | 2021-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79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 发明(设计)人: | 肖国梁;张明开;马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兴隆防腐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3G3/00 | 分类号: | C23G3/00 |
| 代理公司: | 镇江北宸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22 | 代理人: | 王玲 |
| 地址: | 212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酸洗 循环 多功能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酸洗液循环的多功能酸洗装置,包括酸洗槽,酸洗槽底端设有加热板,加热板上端排列设多个导热板,相邻导热板之间以及导热板与酸洗槽侧壁之间均形成紊流槽,每个紊流槽中均设有搅拌杆,搅拌杆上设有搅拌叶,且多个导热板上端放置有放置板,放置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口,通口位置与紊流槽位置相对应,导热板为中空结构,导热板内腔下端为开口设置,加热板底部通过多个支撑块固定在酸洗槽底端内壁上,使得加热板与酸洗槽之间形成加热腔,加热腔中设有若干加热管,且加热管的一端均延伸至导热板内腔中,使得酸洗槽内的酸洗液能够得到均匀加热,加热效果更好,酸洗液的温度更易于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酸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酸洗液循环的多功能酸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钢材在进入冷轧工序之前,一般需要先经过酸洗处理,因为钢材在潮湿环境里容易发生氧化,其表面有一层较厚的氧化膜,导致其成品变色较为明显,严重影响钢材产品的质量和美观,酸洗的主要目的是有效除去钢材表面的杂质。如果钢材酸洗不彻底,一方面直接导致制作过程中杂质压入钢材表面,影响冷轧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对下道冷轧工序的轧辊粗糙度和乳化液寿命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作为冷轧的前道工序,酸洗工序至关重要。现有酸洗装置在加热过程中需要对酸洗槽内酸洗液进行加热,使其温度保持恒定范围内,现有的加热管容易被酸液腐蚀,造成加热管的损坏,而且酸洗槽中的加热装置加热速度缓慢,导致酸洗时间变长,影响酸洗效率;目前酸洗主要通过浸泡式酸洗,由于钢材尺寸较大可能浸泡存在不到位的问题,从而影响到酸洗效果。酸洗槽中的酸洗液容易形成酸雾飘散,导致酸洗液消耗量相对较多,而现有的酸洗槽结构简单,无法对酸雾进行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公开了一种酸洗液循环的多功能酸洗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酸洗槽功能单一,结构简单,无法对酸洗液充分加热以及酸洗效果差的问题。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酸洗液循环的多功能酸洗装置,包括酸洗槽,所述酸洗槽底端设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上端排列设多个导热板,相邻所述导热板之间以及导热板与酸洗槽侧壁之间均形成紊流槽,每个紊流槽中均设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上设有搅拌叶,且多个导热板上端放置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口,所述通口位置与紊流槽位置相对应,所述导热板为中空结构,导热板内腔下端为开口设置,所述加热板底部通过多个支撑块固定在酸洗槽底端内壁上,使得加热板与酸洗槽之间形成加热腔,所述加热腔中设有若干加热管,且加热管的一端均延伸至导热板内腔中;
所述酸洗槽一端设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进口端通过管路与酸洗槽内腔连通,循环泵出口端通过管路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输送管,所述两个所述输送管分别贯穿酸洗槽一端两侧并于酸洗槽内腔中连接有伸缩喷淋装置;
所述酸洗槽上端设有两个密封盖,两个所述密封盖分别铰接设置在酸洗槽上端两侧,所述密封盖顶部均向上凸起并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中设有酸雾冷凝装置,且密封盖顶部均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通过第一伸缩管与酸雾净化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喷淋装置包括伺服电机、丝杆、固定座、导轨、接头管、第二伸缩管和喷淋管,所述固定座数量为两个并分别对称设置在酸洗槽两端内壁的中心,所述伺服电机数量为两个并分别设置在酸洗槽一侧两端,且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均连接有丝杆,两个所述丝杆均进入到酸洗槽中并分别贯穿两个固定座,且丝杆的另一端均转动设置在酸洗槽一端内壁上;所述导轨数量为两个并分别水平设置在酸洗槽两端内壁上,两个导轨上均滑动设有两组滑块,其中靠近固定座的所述滑块均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且其中一个导轨上的滑块一侧均设置一个接头管,两组滑块上的所述接头管之间通过所述第二伸缩管连接,其中远离固定座的两个接头管一端通过第二伸缩管分别与两个所述输送管连接,每个接头管的一端均水平设置一个喷淋管,所述喷淋管底部设有若干个喷头,且喷淋管另一端均为封闭设置并分别与另一个导轨上的滑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丝杆两端的螺纹方向均为相反方向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兴隆防腐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兴隆防腐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41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