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零中频接收机的IQ不平衡校正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4038.6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1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谭定富;唐兵;武传国;是元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擎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30 | 分类号: | H04B1/30;H04L27/38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杨用玲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频 接收机 iq 不平衡 校正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零中频接收机的IQ不平衡校正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步骤:在接收机出厂校准时,接收信号进行IQ不平衡估计,获取第一IQ不平衡参数;将所述第一IQ不平衡参数存储至第一寄存器,并通过所述第一寄存器内存储的参数进行预校准;在接收机正常使用时,通过频域导频信号和信噪比参数进行频域IQ不平衡估计,获得第二IQ不平衡参数;将所述第二IQ不平衡参数存储至第二寄存器,并通过所述第二寄存器内存储的参数进行精校准,输出校准后的数据。该方案通过在出厂校准时将大的不平衡的进行校准,残余少量不平衡度,并在接收机在接收状态下,补偿残余不平衡参数,使得系统的校正精度更高,且不会增加额外的频谱资源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Q不平衡校正技术领域,尤指一种零中频接收机的IQ不平衡校正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零中频接收机是指无需经过中频,能直接把射频信号转换为原传送信号的接收机,零中频接收机没有镜像干扰,容易实现单片集成。在理想情况下,经过调制后的IQ两路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信息应该是匹配的,幅度应该一致,相位应该相差90度。但是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由于电路硬件的物理限制,以及电路设计中不可避免的设计误差,会使两路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存在不匹配的现象,即IQ不平衡,会大大降低接收系统的误码性能。
现有的实现IQ不平衡校正的方法有基于训练序列的自适应补偿,以及基于数据统计性能等,但是,基于训练序列的自适应补偿需要大量的训练序列,浪费频谱资源;而基于数据统计性能时,为了方便计算,一般会假设其中一路不存在不平衡,但实际是IQ两路均有不平衡,导致校正精度不高。因此,需要一种校正精度更高,且没有增加额外频谱资源消耗的IQ不平衡校正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零中频接收机的IQ不平衡校正方法及系统,该方案通过在出厂校准时将大的不平衡的进行校准,残余少量不平衡度,并在接收机在接收状态下,补偿残余不平衡参数,使得系统的校正精度更高,且不会增加额外的频谱资源消耗。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零中频接收机的IQ不平衡校正方法,包括步骤:
在接收机出厂校准时,接收信号进行IQ不平衡估计,获取第一IQ不平衡参数;
将所述第一IQ不平衡参数存储至第一寄存器,并通过所述第一寄存器内存储的参数进行预校准;
在接收机正常使用时,通过频域导频信号和信噪比参数进行频域IQ不平衡估计,获得第二IQ不平衡参数;
将所述第二IQ不平衡参数存储至第二寄存器,并通过所述第二寄存器内存储的参数进行精校准,输出校准后的数据。
通过在接收机出厂校准时,进行IQ不平衡估计,获取第一IQ不平衡参数,并将第一IQ不平衡参数存储至第一寄存器内,以便通过第一寄存器内存储的参数进行预校准,使得在出厂校准时,能够将大的不平衡进行校准,只残余少量不平衡度,对接收机接受性能的影响较小;而在接收机正常使用时,通过频域导频信号和信噪比参数进行频域IQ不平衡估计,能够获得第二IQ不平衡参数,将第二IQ不平衡参数存储至第二寄存器内,以便通过第二寄存器内存储的参数进行精校准,输出校准后的数据,使得在接收机在正常接收状态下,能够补偿残余不平衡参数,从而使系统的校正精度更高,且不会增加额外的频谱资源消耗。
进一步地,所述的在接收机出厂校准时,接收信号进行IQ不平衡估计,获取第一IQ不平衡参数,具体包括:
在接收机出厂校准时初始上电,并通过信号发射源产生单音信号输入接收机;
接收信号,并在预定周期内计算若干个第一不平衡参数;
将若干个所述第一不平衡参数平均,获得平均后的所述第一IQ不平衡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的接收信号,并在预定周期内计算若干个第一不平衡参数,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擎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擎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40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