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农林废弃物及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62737.7 | 申请日: | 2021-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74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史青海;芮后杰;赵倩;宗秀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万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C10B57/10;C10B47/30;C10B57/00;C09K17/40;C02F11/04;F28D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农林 废弃物 畜禽 资源 综合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林废弃物及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方法,1)粉碎机将稻秸秆等农林废弃物打碎,进行烘干、炭化、冷却,获得中间产品炭粉;2)将收集池中的畜禽粪污送至发酵装置中发酵,产生沼气与中间产品沼渣;3)物料炭化产生的可燃余气、发酵产生的沼气,通过回收利用作为物料炭化的热源;高温尾气回收利用作为原料烘干的热源;4)尾气进入尾气净化系统进行多次降温多次清洗净化,达到排放的标准;5)将中间产品炭粉与沼渣送至混料机中,按照比例进行混合,进入造粒机制作成颗粒,进行烘干,制成土壤改良剂。本发明对农林废弃物及畜禽粪污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最终形成单个产品‑土壤改良剂,具有节能高效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林废弃物及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环境,稻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不得进行焚烧,生鲜稻秸秆不得直接返用,对稻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已经成为趋势。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将稻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进行炭化成粉,再次利用。
为了保护环境,畜禽粪污也不得直接排放,对畜禽粪污进行回收发酵,产生沼气用于燃烧,产生沼渣用于生物肥料,已经成为趋势。
但是,现有技术还缺少可以对农林废弃物及畜禽粪污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方法,对产生的可燃性气体直接回收利用,生产有效产品。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农林废弃物及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方法,对农林废弃物及畜禽粪污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最终形成单个产品-土壤改良剂,具有节能高效的有益效果。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农林废弃物及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粉碎机将稻秸秆等农林废弃物打碎,打碎后的物料进入原料烘干装置进行烘干,烘干后的物料进入干烧炭化装置进行炭化,炭化后的炭粉进入多级水冷系统进行冷却,获得中间产品炭粉;
2)将收集池中的畜禽粪污送至发酵装置中发酵,产生沼气与中间产品沼渣;
3)物料炭化产生的可燃余气、发酵产生的沼气,通过可燃余气回收装置进行回收利用对炭化炉加热,作为物料炭化的热源;可燃余气与沼气燃烧后产生的高温尾气,进入原料烘干装置中进行回收利用对物料加热烘干,作为原料烘干的热源;
4)尾气进入尾气净化系统进行多次降温多次清洗净化操作,达到排放的标准;
5)将中间产品炭粉与沼渣送至混料机中,按照比例进行混合,混匀后的混合物进入造粒机制作成颗粒,颗粒进入颗粒烘干机进行烘干,然后进入成品包装机中打包制成土壤改良剂。
其中,所述的干烧炭化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斗、旋转式炭化炉与出料斗,旋转式炭化炉下方设有燃烧加热器,出料斗通过冷却管与多级水冷系统连接;所述可燃余气回收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旋风除尘器、高温风机与稳压罐,旋风除尘器通过管道与出料斗连接,稳压罐通过可燃余气管与燃烧加热器连接;所述原料烘干装置内部设有烘干弯管,烘干弯管一端通过热尾气管与干烧炭化装置连接,烘干弯管另一端通过尾气管与尾气净化系统连接,原料烘干装置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位于进料斗上方;所述的旋转式炭化炉倾斜设置,旋转式炭化炉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角度为5°-30°,旋转式炭化炉的进料端高于旋转式炭化炉的出料端;所述的燃烧加热器与旋转式炭化炉平行设置;所述可燃余气管与发酵装置连通。
所述的干烧炭化装置使用的原料通过原料烘干装置的出料口进入干烧炭化装置的进料斗,进而进入旋转式炭化炉进行旋转炭化;旋转式炭化炉炭化物料后产生的炭粉通过出料斗进入冷却管,进而进入多级水冷系统进行冷却,获得中间产品炭粉。
所述的旋转式炭化炉炭化物料后产生的可燃余气通过管道进入可燃余气回收装置的旋风除尘器进行除尘,在高温风机的作用下进入稳压罐,与发酵装置中畜禽粪污发酵产生的沼气一起通过可燃余气管进入干烧炭化装置的燃烧加热器,通过燃烧对旋转式炭化炉进行加热,促进旋转式炭化炉内物料的炭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万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万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27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