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波消融适形剂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1253.0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8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庄;冯良珠;朱宇杰;周炫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百迈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41/00 | 分类号: | A61K41/00;A61K45/06;A61K9/08;A61K47/02;A61K47/36;A61P35/00;A61B18/18 |
代理公司: | 苏州简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71 | 代理人: | 杨瑞玲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中国(江苏)自由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波 消融 适形剂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波消融适形剂及其应用,包括可溶性海藻酸盐和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可溶性金属离子盐。通过溶液形态在原位注入并在瘤体内以配位作用结合成凝胶,具有较强的适形性。这一微波消融适形剂的微波热增敏能力主要受离子浓度与可溶性海藻酸盐凝胶的离子约束效应调控。高浓度的金属离子在微波场下做高速运动并不断碰撞,由于离子具有更大的极性,较之于水具有更高的微波产热效率,为局部特异性微波消融提供了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肿瘤治疗的辅助组合物领域,尤其涉及微波消融适形剂及其在微波消融辅助针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肿瘤消融治疗在20世纪70年代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到20世纪90年代,热消融技术迅速兴起,肿瘤的非手术治疗手段出现重大的进展。近20年来消融技术飞速的发展,消融治疗被广泛的应用于肝、肺、肾脏等实体肿瘤的治疗中。消融治疗具有微创、安全、可操作性高、重复性好、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消融治疗在肿瘤的综合治疗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尤其是以射频、微波、冷冻消融为代表的消融治疗技术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
20世纪70年代,微波技术主要应用于外科手术中止血和组织切割。直到90年代微波消融才首次被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中,1994年日本关西医科大学Toshihito Seki教授采用微波消融治疗18例原发性肝癌(直径≤2cm),在术后长达13月的随访中未见肿瘤局部复发,也未见明显术后并发症。在我国1996年解放军总医院董宝玮教授首次报道了微波热场的球形调控以及对直径>2cm肝癌的微波消融治疗的初步疗效。从此微波消融治疗作为一种新的局部治疗手段进入到肿瘤的治疗中。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微波消融天线已经发展到第三代。1994年日本seki发明了第一代微波消融天线,但是第一代微波消融天线在消融治疗过程中存在针杆温度高,易造成穿刺道周围组织及皮肤的严重损伤、消融灶拖尾严重、消融范围小、消融天线不能直接穿刺等不足。1996年董宝玮教团队对第一代消融天线进行了改进,明显增大了微波消融的范围。但是改进后的微波消融天线辐射器在尖端,穿刺时容易损坏,仍然需要穿刺引导;而且缺少水冷循坏,针杆温度高,消融灶中心碳化增加;限制了微波消融治疗的应用推广。2001年随着水冷循环技术的出现,微波消融天线的研制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第二代微波消融天线应运而生。水冷循环明显降低了微波消融天线针杆的温度,使得天线更好的匹配发射源,更加有利于微波的输出;水冷循环使得针杆周边碳化减少,改善消融形态,明显增大消融范围。但是第二代微波消融天线穿刺仍然需要穿刺针引导,而且不能够承受较大的微波输出功率。随着消融制造技术的革新,2003年出现第三代微波消融天线,即硬质裂缝式微波消融天线。第三代微波消融天线,克服了前两代微波消融天线需要穿刺针引导穿刺的不足,能直接经皮穿刺进入实质脏器的肿瘤组织内,同时具备了更加高效的水冷循环系统。经过三代微波消融天线的发展,微波消融治疗系统日趋完善。
肿瘤消融治疗目前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依据证实消融治疗的作用,消融设备及消融针仍需改进。与射频消融相比,微波消融虽然消融范围大、升温速度快,但是消融灶呈椭圆形,适形性较差,而多针组合创伤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相关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波消融适形剂,可增敏肿瘤的微波消融,并提高微波消融技术的适形性,同时还出乎意料的产生了免疫原性增强效果,可对远端肿瘤产生抑制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波消融适形剂:包括可溶性海藻酸盐和可溶性钙离子盐,其中可溶性海藻酸盐浓度范围为0.1-200mg/ml,所述可溶性海藻酸盐与可溶性钙离子盐以溶液形态递送并在原位成胶。
进一步地,所述的微波消融适形剂,所述可溶性金属离子盐的浓度在4mM-1M。
进一步地,所述的微波消融适形剂,所述可溶性金属离子盐的浓度在4mM-125mM。
进一步地,所述的微波消融适形剂,所述可溶性金属离子盐的浓度在125mM-250mM。
进一步地,所述的微波消融适形剂,所述可溶性金属离子盐的浓度在250mM-5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百迈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百迈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12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豆大蒜酱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鞋子制作鞋底上胶装置及上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