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761034.2 | 申请日: | 2021-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10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 发明(设计)人: | 邓远新;卢宾;冯微;欧阳波;李翔;杨鹏;苏城峰;严秀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5/04 | 分类号: | E02D15/04;E02D5/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陈伟 |
| 地址: | 52371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灌注 桩后注浆 施工 方法 | ||
1.一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注浆管注水开塞:
S2、注浆液配置:
S3、后注浆施工:对同一个桩进行二次注浆时所采用的顺序为先外围后内部,为先桩侧后桩端,桩侧局部先上后下的原则,采用梅花桩间隔注浆的顺序;桩侧与桩端注浆间隔的时间不少于3h,桩端注浆应对同一根桩的各注浆导管依次实施等量注浆;
注浆时,控制注浆压力P和注浆流量,当实时注浆压力P1≤0.5P时,采用低档压入水灰比0.6-0.65的水泥浆,注浆流量为50-60L/min,然后逐步加压,当实时注浆压力P1>0.5P时,采用水灰比为0.45-0.5的水泥浆,注浆流量为30-40L/min;
当地面出现冒浆或周围桩孔串浆,应改为间歇注浆,间歇时间宜为30-60min,或调低浆液水灰比;间歇注浆时间超过60min应用清水冲洗压浆管和管阀,以保证后续压浆能正常进行;
二次注浆终止的标准为:①注浆总量和注浆压力均达到设计要求;②当注浆总量已达到设计值的75%,且注浆压力超过设计值并维持5min以上;桩顶或地面不出现明显上抬,桩体上抬不得超过3mm;二者有一即可终止二次注浆工作;
步骤S3中所述注浆压力的获得方法为:
(1)获取注浆液参数信息,将注浆液参数信息存入注浆参数矩阵N(μ,R,t),其中,μ为浆液粘度,R为浆液有效扩散半径,t为浆液的初凝时间;将预设的标准注浆参数矩阵N0(μ0,R0,t0)与注浆参数矩阵N(μ,R,t)相比,获得浆液系数C;
;
(2)获取地质参数信息,将地质参数信息存入地质参数矩阵D(Ф,h,A),其中,Ф为孔隙率、h注浆点上覆土层厚度,A为密实度;将预设的标准地质参数矩阵D0(Ф0,h0,A0)与地质参数矩阵D(Ф,h,A)相比,获得地质系数F;
;
(3)根据浆液系数C和地质系数F,确定注浆压力P;
;
其中,为与土有关的系数,取值为1.2-2之间,结构松散,渗透性强的土体取大值,反之取小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注浆参数矩阵N0(μ0,R0,t0)中,浆液粘度μ0为水灰比为0.55时注浆液的粘度值,浆液有效扩散半径R0为水灰比为0.55的注浆液的扩散半径,初凝时间t0为水灰比为0.55时注浆液的初凝时间;上述数值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测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地质参数矩阵D0(Ф0,h0,A0)中,孔隙率Ф0为中砂土层的孔隙率、注浆点上覆土层厚度h0为预设值5m,密实度A0为中砂土层的密实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注浆管进行开塞时,压力需要控制在0.8-1.2Mpa,当压力骤降,水流量突增则表明注浆管已经开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的布置方式为:
D≤1500 mm 的灌注桩,沿钢筋笼圆周对称设置2根第一注浆管,在桩端布置2根第二注浆管;
1500mm<D≤3000 mm的桩宜设置3根第一注浆管,在桩端布置2根第二注浆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分别与压浆器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浆管的出浆口均高出钢筋笼的上端部30-40cm,所述第二注浆管的出浆口分别位于桩底以上5-8cm和16-20cm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注浆液中采用的水泥为42.5MPa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在基础施工工程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103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镀废水处理系统和工艺
- 下一篇:一种物理摩擦力实验演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