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合闸行程导轨的免线夹连接隔离开关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60458.7 | 申请日: | 2021-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5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 发明(设计)人: | 张泰玮;李华鹏;肖小兵;李跃;李波;丁江桥;杨忠;补敏;杨昌贵;季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31/02 | 分类号: | H01H31/02;H01H31/28;H01H1/50;H01H1/58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张行超 |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闸 行程 导轨 免线夹 连接 隔离 开关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合闸行程导轨的免线夹连接隔离开关,包括底座,底座上方竖直设有两个绝缘子串,绝缘子串顶端分别连接接线板,接线板上方分别固定连接静触头和动触头,刀片一端与静触头铰接,另一端与动触头活动连接,所述接线板向外伸出的部分设有凹槽,凹槽内径与电缆外径匹配,接线板外侧端部开口设置,电缆从接线板外侧开口插入凹槽内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本发明将电缆、线夹、接线板之间传统的多点连接方式,改为一体式快速连接,增大电缆与接线板的接触面积,解决采用线夹连接电缆,运行过程中隔离开关连接点多,运行振动作用下容易导致连接松动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且简化连接工艺,减少线夹使用数量节约金属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隔离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合闸行程导轨的免线夹连接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隔离开关,即在分位置时,触头间有符合规定要求的绝缘距离和明显的断开标志;在合位置时,能承载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及在规定时间内异常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设备。现有配网隔离开关通常采用线夹连接电缆与接线板,先将电缆与线夹连接,再将线夹固定在接线板上,目前使用的隔离开关存在以下问题:
(1)采用线夹连接电缆,运行过程中隔离开关连接点多,且运行振动作用下容易导致连接松动出现接触不良,发生故障;
(2)隔离开关导电触头(动触头和静触头)结构不合理,接触面小,导电性能不好;
(3)线夹连接增加了安装工艺,耗费人力和时间,并且造成金属资源浪费
(4)线夹与电缆接触面无过渡,导电性能不稳定,易出现接触不良发热烧坏。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有合闸行程导轨的免线夹连接隔离开关,解决目前的隔离开关连接容易出现接触不良发热烧坏,导电性能不好以及安装工艺冗杂、费事费力,浪费金属资源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有合闸行程导轨的免线夹连接隔离开关,包括:
底座,底座上方间隔预定距离竖直设有两个绝缘子串;
接线板,一端固定绝缘子串顶端,另一端向外伸出用于连接电缆,接线板上方分别固定连接静触头和动触头;
刀片,一端与静触头铰接,另一端与动触头活动连接;
所述接线板向外伸出的部分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径与电缆外径匹配,接线板外侧端部开口设置,电缆从接线板外侧开口插入凹槽内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开口设于顶端且开口孔径小于电缆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静触头与动触头均呈板状结构,且与刀片平行设置,刀片两端中间沿长度方向设有槽口,静触头位于刀片一端槽口内且它们的连接处设有垫片,动触头与刀片另一端槽口契合,与刀片平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静触头向内伸出接线板端部1-2cm。
进一步的,所述刀片与静触头的连接处开设凹孔,所述凹孔位于刀片两侧内壁面上靠近静触头内侧,且凹孔内设有弹珠,所述弹珠与静触头滚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凹孔数量为1-3个,凹孔孔径为1-1.5cm。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长度为5-8cm,紧固螺栓数量为2个。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板表面采用镀镍合金镀层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子串与接线板之间分别设有垫板,其中动触头一端的接线板下方的垫板内侧向上设有缓冲板。
相较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04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