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向轮变刚度设计方法及变刚度导向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60428.6 | 申请日: | 2021-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0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颜瑶;肖祥龙;胡伟辉;罗斌;庄征宇;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B17/00 | 分类号: | B60B1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向 刚度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导向轮变刚度设计方法,包括轮毂(1)及弹性层(2),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整弹性层(2)与导轨(3)的接触方式,来控制弹性层(2)受力与径向变形(△R)之间的变化关系,从而使导向轮具备变刚度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向轮变刚度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整弹性层(2)的自由型面形状,使得弹性层(2)与导轨(3)接触产生径向变形(△R)时,形成由点到面的接触方式,接触面积随弹性层(2)的径向变形(△R)的增大而增大,从而使弹性层(2)受力随弹性层(2)的径向变形(△R)的增大而增大,以实现导向轮的变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向轮变刚度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2)整体为圆环形,所述自由型面由:中间的拱形面(a)、两侧的斜面(b)及圆弧面(c)组成;弹性层(2)与导轨(3)刚开始接触时,只是拱形面(a)的最高处形成点接触,随弹性层(2)的径向变形(△R)增大,拱形面(a)与导轨(3)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大,当拱形面(a)被压缩成为平面(a1)后,产生同样的径向变形(△R)需要更大的受力,此时形成刚度拐点一(K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向轮变刚度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整拱形面(a)曲率半径的方式,调整导向轮的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向轮变刚度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整弹性层(2)与轮毂(1)的配合方式,来调整弹性层(2)受力与径向变形(△R)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导向轮具备二次变刚度特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向轮变刚度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弹性层(2)与轮毂(1)的配合方式是指:在轮毂(1)两侧设置凸缘(11),两侧的凸缘(11)与轮毂(1)的外圈一起构成凹槽、弹性层(2)嵌入到凹槽内、弹性层(2)与凸缘(11)之间预留空隙(d);当弹性层(2)被压缩变形时,弹性层(2)两侧的斜面(b)分别被推向凸缘(11),空隙(d)被弹性层(2)逐渐填满;当空隙(d)被填满后,弹性层(2)的变形空间受到限制,产生同样的径向变形(△R)需要更大的力,此时为刚度拐点二(K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向轮变刚度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凸缘(11)作为硬止挡,来控制径向变形(△R)不超过允许的最大径向变形,使车辆在轨道(1)上的横向位置处在允许范围内。
8.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向轮变刚度设计方法的变刚度导向轮,包括轮毂(1)及弹性层(2),弹性层(2)设置在轮毂(1)的外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2)整体为圆环形,弹性层(2)的自由型面由:中间的拱形面(a)、两侧的斜面(b)及圆弧面(c)组成;拱形面(a)与斜面(b)平滑连接、斜面(b)通过圆弧面(c)与轮毂(1)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实现导向轮变刚度设计方法的变刚度导向轮,其特征在于:在轮毂(1)两侧设置凸缘(11),两侧的凸缘(11)在轮毂(1)的外圈形成凹槽、弹性层(2)嵌入到凹槽内、弹性层(2)与凸缘(11)之间预留空隙(d)。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实现导向轮变刚度设计方法的变刚度导向轮,其特征在于:轮毂(1)两侧凸缘(11)相对的凸缘内侧面(111)为斜面,使得凹槽开口处的宽度大于凹槽槽底处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042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笼养出鸡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