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聚氨酯油墨连接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59827.0 | 申请日: | 202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1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欧华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华新 |
主分类号: | C09D11/102 | 分类号: | C09D11/102;C09D11/06;C09D11/03 |
代理公司: | 广东科信启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10 | 代理人: | 吴少东 |
地址: | 52841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聚氨酯 油墨 连接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性聚氨酯油墨连接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水性油墨连接料,其制备原料由以下成分组成,且各成分的重量份为:聚氨酯35‑45份、中和剂1.5‑3份、矿物油20‑40份、植物油10‑15份、纳米纤维30‑35份、水若干份,本发明的在制作水性油墨连接料时,采用增加纳米纤维的方式,极大提高连接料其本身的耐磨性能,在制备成油墨印刷在印刷品表面上时,连接料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颜料的作用,内含纳米纤维能够很好提高耐磨性,与现有的增加强度较高的颗粒与改性的方式相比,在提高耐磨性的同时,其制备方法简单,且满足生物降解,更加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性聚氨酯油墨连接料及其制 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油墨连接料,又称联结剂、联结料或凡立水(Vehicle),是由高分子物质 混溶制成的液状物质,在油墨中作为分散介质使用。是一种具有一定粘度和 流动度的液体,但不一定都是油质的,它起连接作用,使色料、填料等固体 物质分散在其中,印刷时利于油墨的均匀转移。连接料使颜料粒子得以良好 分散,是颜料粒子的载体,使之通过印刷机转移到承印物表面。因此,连接 料赋予了油墨流动能力、印刷能力。可以说,油墨就是通过连接料把颜料揉 和在一起的,它起着把着色剂从印版转移到承印物上的作用。它的另一个重 要作用,颜料依靠连接料的干燥成膜,牢固地附着在承印物表面并使墨膜耐 摩擦,有光泽。因此,连接料是一种成膜物质,它决定着油墨干燥性和膜层 品质,决定着油墨能否在承印物面上干燥、固着并成膜。
目前,用于改善水性油墨膜层耐磨性的手段主要包括向水性油墨中添加 氧化铝、氧化硅等机械强度较高的颗粒[刘军启,魏金栋,闫璐,徐海,李红 兵,梁小平,刘志锋.固态助剂对油墨耐磨性的影响,天津城建大学学报;崔 锦锋,周应萍.纳米水性柔版印刷油墨的研制,包装工业,2003,113]。另外, 也可以在水性油墨连接料树脂的聚合过程中加入改性剂,导致连接料树脂的 结构内部形成交联结构,使其分子结构更加致密从而提高油墨膜层的耐磨性 [费华,张莉莎,周赛春.丙烯酸类树脂为基料的水性油墨的研究,华中师范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谌龙兴,UV光油在金属油墨上耐磨性和附着力的改 进,印刷技术,2011,10;陈岚,陈义锋,朱传方,万婷,蒋华.酮醛改性水 性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粘接,2004,25],但是,用于提高油墨 膜层耐磨性的无机氧化物不能实现生物降解,大规模使用会对自然环境产生 一定的压力;而在连接料聚合过程中的改性剂则普遍是化学合成产物,在制 备和使用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化学试剂并产生挥发性的污染物,不利于环 境保护且不适应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水性聚氨酯油墨连接料及 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起到提高耐磨性能的水性聚氨酯油墨连 接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性聚氨酯油墨连接 料,制备原料由以下成分组成,且各成分的重量份为:
聚氨酯35-45份、中和剂1.5-3份、矿物油20-40份、植物油10-15份、 纳米纤维30-35份、水若干份。
优选的,其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组成:
聚氨酯40份、中和剂2份、矿物油30份、植物油12份、纳米纤维32 份、水若干份。
优选的,所述中和剂包含熟石灰粉末和少量生石灰粉末。
优选的,所述植物油包含桐油、亚麻油和豆油中的一种。
优选的,一种水性聚氨酯油墨连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指定重量份称取各种原料,并将聚氨酯、矿物油和植物油,并将 其倒入搅拌容器中,同时滴加适量的水,增加;
S2.启动搅拌容器,使其进行搅拌30-40分钟,搅拌叶片的转速为200-300r/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华新,未经欧华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98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