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室内机、空调器、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59791.6 | 申请日: | 202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4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钟高峰;罗文君;罗永宏;梁章平;杜玉凤;郑本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11 | 分类号: | F24F1/0011;F24F11/61;F24F11/64;F24F11/65;F24F13/22;F24F110/10;F24F11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王西江 |
地址: | 51907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室内 空调器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外壳上设有出风口;导风件,导风件设置于外壳,以对由出风口吹出的风进行导向;导风件相对于外壳可转动地设置以具有排液位置;接水结构,当导风件处于排液位置时,位于导风件上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接水结构。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挡风板冷凝水处理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器在夏季高湿度环境中运行时,出风口不断的吹出冷风,很容易使得导风板温度低于环境露点温度,此时环境热空气就会在导风板背风侧形成大量的凝露水,凝露聚集到一定量时就会滴落到地面,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现有防凝露控制方法通常通过改善导风板结构、降低压缩机频率、提高内风机转速等方式来防止凝露水的产生,但这些方法同时会带来一些弊端。改善导风板结构会影响送风距离,削弱导风板导风效果,且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凝露问题。降低压缩机频率会降低空调制冷效果,影响用户制冷舒适性。提高内风机转速会增加噪音,给用户带来静音效果差等问题。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空调挡风板冷凝水处理不方便的问题。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只是用来加强对本文所描述技术的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背景技术中可能包含某些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并未形成在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挡风板冷凝水处理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外壳上设有出风口;导风件,导风件设置于外壳,以对由出风口吹出的风进行导向;导风件相对于外壳可转动地设置以具有排液位置;接水结构,当导风件处于排液位置时,位于导风件上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接水结构。
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包括冷凝水排放通道,冷凝水排放通道用于将空调室内机内部的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排出至空调室内机的外部;接水结构包括接水槽和引流通道,引流通道将接水槽与冷凝水排放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包括:驱动结构,驱动结构与导风件驱动连接,以驱动导风件转动;室内温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空调室内机所在空间的温度;室内湿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空调室内机所在空间的湿度;出风温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温度;控制器,驱动结构、室内温度检测元件、室内湿度检测元件以及出风温度检测元件均与控制器通讯连接,控制器根据室内温度检测元件获取的室内温度信息、室内湿度检测元件获取的室内湿度信息以及出风温度检测元件检测的出风温度信息,控制驱动结构动作。
进一步地,接水结构设置于外壳的内部;和/或,导风件还具有对出风口进行遮挡的关闭位置以及介于关闭位置和排液位置之间的导风位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包括:确定空调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在空调的运行状态满足第一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的导风件周期性地转动至排液位置,以使位于导风件上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接水结构。
进一步地,确定空调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包括:在空调处于防凝露模式的工作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且目标差值Δt大于或等于0的情况下,确定空调的运行状态符合第一预定条件,目标差值Δt为室内露点温度与空调的出风温度的差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97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