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兼具拉伸和冲击韧性的锻造FeCo合金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59099.3 | 申请日: | 202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4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强文江;孙爱芝;邢珂珂;李亚林;王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10;C22C38/12;C22C38/14;C22C38/16;C22C38/20;C22C38/24;C22C38/26;C22C38/28;C22C38/30;C22C38/42;C22C38/46;C22C38/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兼具 拉伸 冲击韧性 锻造 feco 合金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一种兼具拉伸和冲击韧性的锻造FeCo合金及制备方法,属于软磁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所述锻造FeCo合金的化学式为:FexCoyMz,其中:M为除Fe、Co以外的一种或更多种元素的组合,x、y、z分别表示合金中Fe、Co、M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其中74%<x≤98%,2%<y≤26%,0≤z≤20%。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冶炼、锻造、机加工和性能检测。本发明通过调整锻造FeCo合金中的Co含量,以及添加适当的合金元素,改变材料内部组织结构及位错移动特征,减小内应力,并且在热锻空冷过程中,避免有序相的析出,从而提高了合金的拉伸断后伸长率和冲击吸收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软磁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兼具拉伸和冲击韧性的锻造FeCo合金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FeCo合金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软磁合金,按照文献报导和GB/T14986.3-2018,FeCo合金国内外现有的牌号主要包括1J22、Hiperco27(1J27),对应的Co含量分别为50%、35%和27%左右。显然,目前的FeCo合金中的Co含量不小于27%。
而在标准中,给出了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数据,1J22在软态的拉伸断后伸长率仅为4%、Hiperco35为1%,表明拉伸为脆性断裂;Hiperco27(1J27)在软态的拉伸断后伸长率为12%,拉伸韧性提高。各国标准中,没有涉及冲击性能。显然,现有技术并未对FeCo合金的拉伸和冲击韧性进行综合考虑。
发明人通过对采购的商用FeCo合金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发现:
按照国标要求(BG/T 14986.3-2018)制备的FeCo合金,1J22合金的拉伸试验结果为典型的脆性断裂,Hiperco27合金介于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之间;两者的冲击试验均为脆性断裂,冲击功仅为个位数,甚至接近于零。这就限制了两者在力学环境比较苛刻条件下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1J22、Hiperco27(1J27)合金冲击试验均为脆性断裂,冲击功仅为个位数,甚至接近于零,不能用于制备承载频繁的冲击和颠簸的磁性材料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兼具拉伸和冲击韧性的锻造FeCo合金,所述锻造FeCo合金的化学式为:FexCoyMz,其中:M为除Fe、Co以外的一种或更多种元素的组合,x、y、z分别表示合金中Fe、Co、M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其中74%<x≤98%,2%<y≤26%,0≤z≤20%。
优选地,M为V、Cr、Ni、Nb、Zr、RE、Cu、C、Mn、Si、P、S、O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元素的组合。
优选地,M为V:0-1.8%,Cr:0-1.0%,Ni:0-1.2%,Nb:0-2.4%,Zr:0-2.4%,RE:0-1.0%,Cu:0-0.2%,C:0-0.04%,Mn:0-0.3%,Si:0-0.3%,P:0-0.02%,S:0-0.02%,O:0-0.02%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元素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冶炼、锻造、机加工和性能检测。
优选地,所述的冶炼为真空冶炼。
优选地,所述的锻造为热锻,加热装置为天然气加热炉,加热速率为20-100℃/h,保温时间为1.5-8h,始锻温度为1150-1200℃,终锻温度不小于850℃;随后空冷。
优选地,所述的机加工根据实际产品的需求进行选择。
优选地,所述的性能检测包括拉伸断后伸长率和冲击吸收功的检测。
优选地,所述的锻造FeCo合金拉伸断后伸长率不低于25%、冲击吸收功不低于50J。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90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