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间歇式密闭动力锂电池的放电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58822.6 | 申请日: | 202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8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卢世杰;周宏喜;苏勇;孙小旭;何建成;姚建超;郎平振;杨俊平;王芏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矿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H01M10/54;H01M10/052;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张夏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歇 密闭 动力 锂电池 放电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间歇式密闭动力锂电池的放电装置,包括:电池模组上料装置、密闭式放电装置和电池模组下料装置;所述密闭式放电装置一端与所述电池模组上料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池模组下料装置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装置的放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上料:带电的电池模组或单体电芯通过电池模组上料装置完成上料;放电:电池模组上料装置将带电的电池模组或单体电芯运输至密闭式放电装置中完成放电;下料:放电完成的电池模组或单体电芯通过电池模组下料装置送入仓库货架储存。本发明在密闭的空间内完成动力锂电池的放电过程,在电池放电过程中减少了人工参与度,提高了放电系统的机械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放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间歇式密闭动力锂电池的放电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的电压一般为380V,退役后仍有残余电量,为了安全、高效的开展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须先对动力电池进行放电处理,放电至安全电压以下方能进入拆解工序。
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退役后经检测符合梯级利用标准时进入梯级利用环节,否则直接再生利用。动力锂电池的电池包通常采用充放电测试柜进行放电处理,由于一些厂家电池管理系统的通讯协议不对外开放,导致电池包无法安全放电,需人工将电池包拆解成电池模组或单体电芯后再放电处理。废旧动力电池的放电方式主要包括物理放电和化学放电两种,物理放电主要包括放电测试柜放电法、外接负载电阻放电法、冷冻低温放电法和穿孔放电法等;化学放电主要以氯化钠盐溶液放电体系为主,利用溶液中的电解过程消耗电池中残余电量。
现有电池放电工艺与技术在动力锂电池预处理中应用较多,但仍存在一些缺点:
1)放电柜放电法、低温冷冻放电法成本高,外接负载电阻放电时间长,易发热,穿孔放电在残余电量高的情况下面临安全隐患;
2)现有的物理放电方式一般是人工接线,化学放电方式中的电池模组和单体电芯上下料都是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致力于解决现有废旧锂电池放电工艺与技术存在的问题,在密闭的空间内完成动力锂电池的放电过程,在电池放电过程中减少人工参与度,提高放电系统的机械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间歇式密闭动力锂电池的放电装置,包括:电池模组上料装置、密闭式放电装置和电池模组下料装置;所述密闭式放电装置一端与所述电池模组上料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池模组下料装置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废气处理装置,所述废气处理装置与所述密闭式放电装置连接。
进一步,所述密闭式放电装置包括:放电反应箱体、电池模组输送机构、放电介质补加口、放电介质放空口以及排气口;所述电池模组输送机构的主体设置在所述放电反应箱体内,其一端伸出并位于所述放电反应箱体外侧的给料口中,另一端伸出并位于所述放电反应箱体外侧的排料口中;所述放电介质补加口设置在所述放电反应箱体顶部或侧壁;所述放电介质放空口设置在所述放电反应箱体底部;所述排气口设置在所述放电反应箱体顶部。
进一步,还包括冷却水套,所述冷却水套设置在所述放电反应箱体外壁,并且在所述冷却水套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进一步,在所述给料口和所述排料口上均设置有开关装置。
进一步,在所述电池模组输送机构上设置有隔板和裙边。
进一步,在所述电池模组输送机构上还设置有若干排液孔。
进一步,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碱液喷淋塔、活性炭吸附塔和离心风机;所述碱液喷淋塔的进气端与所述密闭式放电装置的所述排气口连接,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与设置在所述排料口上的进气口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碱液循环泵,所述碱液循环泵与所述碱液喷淋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矿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矿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88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