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钠离子含量的仙草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58489.9 | 申请日: | 202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17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田玉庭;陈新良;王志翱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莱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2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西***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钠离子 含量 仙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钠离子含量的仙草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将干仙草置于超声波提取罐中,加入浓度为0.075~0.080%的小苏打水溶液超声常温浸提,接着转入真空提取罐中,并加入重量为小苏打水溶液0.04~0.06wt%的氢氧化钠混合真空低温提取,得到仙草浸提物;将仙草浸提物压滤后的粗滤液用陶瓷膜过滤得精滤液再用有机膜浓缩至波美度14~16°,接着加去离子水稀释再浓缩,反复稀释与浓缩直至浓缩液的pH值为9以下、波美度为14~16°最后浓缩液用折射窗干燥至含水率为8wt%以下。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条件温和、提取率高且适用于工业化生产,通过该方法制备得到的仙草胶钠离子含量低、凝胶强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钠离子含量的仙草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仙草胶是从仙草植物的叶、根、茎中提取的一种组成较为复杂的、具有凝胶性的水溶性粗多糖。仙草胶具有抗氧化性、抑菌作用和独特的凝胶特性,同时还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碱性,特别是仙草胶可以与淀粉类多糖或其它多糖(如壳聚糖)或蛋白质(明胶)共混制备复合凝胶、复合膜、涂抹液、脂肪替代品等,在凝胶糖果、复合凝胶制品及可食性膜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仙草胶的制备方法主要有(1)传统的碱液浸提,如公开号为CN 110859301A,名称为“一种凉粉草多糖-大豆分离蛋白复合凝胶的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就是使用0.2%的碳酸钠溶液在95℃下提取2-4h;(2)高温高压浸提,如公开号为CN112194734A,名称为“一种仙草胶及其提取方法”的发明专利是使用食用碱在100-150℃下提取2-3h;尹怀霞使用0.4%的碳酸钠在120℃下提取2h(尹怀霞. 仙草胶的制备及其功能性研究[M]. 硕士论文,华南理工大学)。但上述几种方法采用将仙草切碎或者粉碎等破碎后用长时间的高温浸提处理,会破坏仙草多糖的分子结构和空间构象,最终影响仙草胶的凝胶强度,此外,仙草胶或仙草多糖提取过程中都使用较高浓度的食用碱,从而增加产品中钠离子的含量,而钠离子会进一步降低仙草胶与淀粉复配形成的凝胶的凝胶强度,限制了仙草胶的应用范围,同时上述几种方法还存在浸提时间较长,提取率较低等问题。
众所周知,高钠离子含量的仙草胶应用于各种食品制作中会直接导致人体摄入钠超标,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同时,还影响最终产品的凝胶特性。因此,降低仙草胶中钠离子含量,一直是业界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其中,公开号为CN103598495A,名称为“一种降低仙草汁中钠离子含量的仙草多糖提取方法”公开了用碳酸钾碱液替代碳酸钠以降低钠离子含量,但是该方法既引入了钾离子且没有从根本上去除钠离子,效果并不佳,钠离子含量依旧较高,而公开号为CN106749743A,名称为“一种仙草多糖提取系统和提取工艺”则采用电渗析脱盐处理来降低钠离子含量,相较于传统方法制备的仙草胶已经显著降低了仙草胶的钠离子含量,提高了仙草胶的凝胶强度,不过脱盐效果也依旧只达到75%左右,依旧不够彻底,而且电渗析需要频繁更换阴阳膜,使用成本很高,且不够稳定,并不适合工业化。
因此,为了生产出与人们健康理念相符合的高品质仙草胶,有必要研发一种低钠离子含量的仙草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条件温和且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并通过该方法制备得到低钠离子含量、高凝胶强度的仙草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钠离子含量的仙草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条件温和且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并通过该方法制备得到低钠离子含量、高凝胶强度的仙草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为:
一种低钠离子含量的仙草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干仙草置于超声波提取罐中,加入48~52倍干仙草重量、浓度为0.075~0.080%的小苏打水溶液进行超声常温浸提,得到料液混合物;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料液混合物转入真空提取罐中,并加入重量为小苏打水溶液0.04~0.06wt%的氢氧化钠混合进行真空低温提取,得到仙草浸提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莱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莱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84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