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含铜、无偏析的耐腐蚀、防污、高塑性多主元合金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57842.1 | 申请日: | 202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13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乔竹辉;于源;刘维民;马雯雯;李彤阳;崔高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2C1/04 | 分类号: | C22C1/04;C22C30/02;B22F9/04;B22F3/105;B22F3/14;B22F9/08;C22C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李魏英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含铜 偏析 腐蚀 防污 塑性 多主元 合金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含铜、无偏析的耐腐蚀、防污、高塑性多主元合金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混合球磨
分别称取初始耐腐蚀FCC相高熵合金粉末和Cu粉末,将金属粉末全部装入球磨罐中进行球磨,得到混合均匀的预烧结粉末制品;初始耐腐蚀FCC相高熵合金粉末为雾化初始耐腐蚀FCC相高熵合金所得;
(2)促进互溶的高温烧结
将步骤(1)所得制品装入石墨模具,然后置于SPS放电等离子烧结炉或热压烧结炉中,在真空环境或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烧结,烧结温度范围为900℃~1400℃,烧结结束后,材料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高含铜、无偏析的耐腐蚀、防污、高塑性多主元合金;
所述初始耐腐蚀FCC相高熵合金成分摩尔百分比为:Co(a)Cr(b)Fe(c)Ni(d)Mn(e),a+b+c+d+e=100,15≤a≤25,15≤b≤25,15≤c≤25,15≤d≤25,15≤e≤25,Cu粉末在初始高熵合金粉末和Cu粉末的混合粉末中比例为5~20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含铜、无偏析的耐腐蚀、防污、高塑性多主元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初始耐腐蚀FCC相高熵合金粉末为雾化初始耐腐蚀FCC相高熵合金所得,粒度为15~100μm;雾化方法为:将初始耐腐蚀FCC相高熵合金放入雾化设备中,抽真空5~10Pa,然后充入高纯氩气保护;对中间包进行保温,保温温度1350~1450℃,保温时长25~35min;然后对合金进行1500~1650℃精炼,精炼时间4~6min;将合金倒入中间包,用高压惰性气流将金属液流粉碎成小液滴并快速冷凝成粉末,高压惰性气流压力为2~4MPa,制备初始耐腐蚀FCC相高熵合金粉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含铜、无偏析的耐腐蚀、防污、高塑性多主元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初始耐腐蚀FCC相高熵合金块体制备方法为:按照比例分别称取金属原料,将金属原料清洗干净、干燥后,放入电弧熔炼或感应熔炼设备中,熔炼得到初始耐腐蚀FCC相高熵合金块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含铜、无偏析的耐腐蚀、防污、高塑性多主元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原料为Co、Cr、Ni、Fe、Mn,金属原料的纯度99 .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含铜、无偏析的耐腐蚀、防污、高塑性多主元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炼,反复熔炼4次以上,保证合金制备均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含铜、无偏析的耐腐蚀、防污、高塑性多主元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u粉末纯度99 .9%,粒度为5~5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含铜、无偏析的耐腐蚀、防污、高塑性多主元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磨的条件:球料比为1~3:1,以150~300r/min的速度混合8~10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含铜、无偏析的耐腐蚀、防污、高塑性多主元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烧结的条件:对炉内氛围进行抽真空至5×10-3~5Pa,或充入氩气至100-1000Pa,对石墨模具进行上下加压至试样受压30~50MPa,烧结保温时间为2~10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含铜、无偏析的耐腐蚀、防污、高塑性多主元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烧结的升温速率:室温~900℃的升温速率为20~50℃/min,900℃的升温速率为10~2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784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