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湿绕组电机转子装拆工具及其拆装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56721.5 | 申请日: | 2021-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9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 发明(设计)人: | 刘继东;王勇;杨凤君;刘宇晨;杨振;赖俊良;黄秀波;杨立峰;李光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电气动力装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15/00 | 分类号: | H02K15/00;H02K1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6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哈南工业***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绕组 电机 转子 工具 及其 拆装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绕组电机转子装拆工具及其拆装工艺,吊架(2)与转子套筒(8)通过连接螺栓(6)与螺母(4)螺纹连接固定,吊架(2)与把手(7)通过焊接连接固定,转子套筒(8)内套装铝制衬套(5),吊架(2)上带有一个吊攀孔(3),将湿绕组电机定子水平放置于地面或操作平台上;将转子(9)穿入工具的转子套筒(8)中;调整吊带在吊点(1)中的位置,使转子(9)在吊起后最接近水平的状态,并确认可以通过调整转子套筒(8)与吊架(2)之间的角度的方式将转子(9)调节至水平。本发明能够有效的增加湿绕组电机的装配效率,节约成本,本发明在工程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绕组电机转子装拆工具及其拆装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电机转子的装配方式都是采用立式装配,这种装配方式需先将电机定子立式放置,由于电机结构的限制,立式放置电机定子一般都需要设计制造相应的支撑工具,极少能够直接放置于地面或操作平台上。立式装配转子前还需保证转子与定子相对于地面的垂直度,有些时候由于电机结构以及电机部件加工精度,装配精度的限制,要测量二者相对于地面的垂直度时,经常需要配合使用相应的工具进行测量。同时,立式装配完成的电机一般转运时也都要采用立式,这就对工厂吊车的稳定性,吊车的起吊高度等有了更多的要求,即使装配完成的电机,需要放倒时,也需要想办法解决电机内部可能会产生的冲击的问题。而采用卧式装配电机定转子就会比立式装配要便捷的多,不但可以不需要特殊的支撑定子的工具,定子相对于地面的水平也要更加的容易调整,转运也可以直接采用卧式的方式进行。由于湿绕组电机的定转子之间的气隙小,长度与直径的比例比较大,转子装配过程中,需随时观察、并调整转子的位置,避免与定子产生磕碰。而立式装配方式首先是不便于观察湿绕组电机中转子的位置,其次在装配过程中要完全依靠吊车位置的调整调节转子的位置,控制较难,转子容易晃动从而与定子产生磕碰。相比之下,卧式装配方式,由于定转子的位置都处于横置状态,操作人员在装配、拆除转子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方便的观察转子的状态,并且在依靠吊车调整转子位置的同时,也能采用手动的方式对转子的位置进行调整并避免转子产生过多的晃动,增加装配的成功率。因此,卧式装配比立式装配更适合湿绕组电机。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转子卧式吊起,在调整好水平后,将转子从定子的一端穿入,从而完成装配。目前主要采用的电机卧式转子装配方式,通常是适用于气隙比较大大,转子长度与直径比例较小的大型电机,并不适用于湿绕组电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湿绕组电机转子装拆工具及其拆装工艺,可以应用在各种不同型号的湿绕组电机的装配工作中,省时省力、适用性广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湿绕组电机转子拆装工具:吊架(2)与转子套筒(8)通过连接螺栓(6)与螺母(4)螺纹连接固定,吊架(2)与把手(7)通过焊接连接固定,转子套筒(8)内套装铝制衬套(5),吊架(2)上带有多个连续的吊点(1),吊架(2)下端与转子套筒(8)接触位置有一个凸起限位(10),凸起限位(10)支撑在转子套筒(8)的靠近吊架(2)的一端,吊架(2)上带有一个吊攀孔(3)。
一种湿绕组电机转子拆装工艺:
1.将湿绕组电机定子水平放置于地面或操作平台上;
2.将转子(9)穿入工具的转子套筒(8)中;
3.调整吊带在吊点(1)中的位置,使转子(9)在吊起后最接近水平的状态,并确认可以通过调整转子套筒(8)与吊架(2)之间的角度的方式将转子(9)调节至水平;
4.调整转子套筒(8)与吊架(2)的相对角度,使转子(9)吊起后的达到水平;
5.装配操作者用手扶住把手(7)配合吊车调整转子(9)至适合装配的角度和位置;
6.装配操作者用手扶住把手(7)配合吊车缓慢的将转子(9)装入定子中,装配过程中随时观察转子(9)的位置,并用把手(7)配合吊车进行调整,避免转子(9)与定子发生磕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电气动力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电气动力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67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