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SDN的地理标识网络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8817.7 | 申请日: | 2021-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598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姚少峰;沈丛麒;潘仲夏;骆汉光;邹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之江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H04W4/02 | 分类号: | H04W4/02;H04W4/06;H04W16/18;H04W40/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310023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dn 地理 标识 网络 构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DN的地理标识网络构建方法。本发明利用地理位置信息作为传输标识,通过构建基于SDN的地理标识传输架构,实现基于地理标识的通信过程。本发明利用地理标识代替传统的IP标识进行网络传输,有效解决了当前网络IP单一承担的窄腰问题,对于提升网络性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同时,本发明利用SDN架构集中式地管控网络,能够更为灵活地生成、更新流表,较分布式的自组织网络安全性更好。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扩展至多个地理标识区域,实现大面积地实时跨域传输。本发明操作简单,容易实现,具有较高的实时性;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构建新型网络,提升网络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型网络架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SDN的地理标识网络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当随着网络技术和应用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的出现和应用,互联网迎来了加速裂变式的新一轮革命,促使社会各方面发生颠覆性变化,并深刻改变着人类世界的空间轴、时间轴和思想维度。然而,面对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带来的专业化服务承载需求,互联网技术内涵的发展却未能充分支撑网络应用外延的拓展,现有网络基础架构及由此构建的技术体系存在网络结构僵化、IP单一承载、未知威胁难以抑制等基础性问题,对质量、安全、融合、扩展、可管可控、效能、移动等的支持能力低下,无法通过有限的资源动态灵活地满足泛在场景下各类型、各层次用户对智慧化、多元化、个性化、高顽健、高效能等高质量用网体验的需求。
为打破上述网络发展困境、创新网络技术,ATT运营商通过SDN/NFV技术将网络基础设施从“以硬件为中心”转向“以软件为中心”,实现了基于云架构的开放网络,也验证了软件定义转发、软件定义互连、软件定义硬件等理念和技术,可实现对基础网络的拓扑、协议、软硬件、接口等进行全维度定义。尽管发展除IP之外的其他寻址传输方式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如何在“以软件为中心”的全维度定义框架下,实现新型传输方式,目前仍然缺乏相关实施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SDN的地理标识网络构建方法。本发明通过新型传输方式解决目前网络IP单一承担的窄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SDN的地理标识网络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构建基于SDN的地理标识通信框架,包括接入终端、路边基站、SDN交换机、SDN控制器;
步骤二、网络初始化:SDN控制器收集各个路边基站的精确位置及覆盖半径;路边基站接入网络后定时向SDN控制器发送包含基站身份信息、基站所在经纬度及覆盖半径的地理标识网络数据包;
步骤三、发送端确定需要请求的区域:当某个接入终端需要向一块指定区域发送数据包时,该接入终端成为发送端,发送端指定的区域为请求区域,在请求区域内的所有接入终端为接收端;
步骤四、发送端生成区域广播报文,区域广播报文数据包包括报头及载荷;载荷中定义需要广播的内容;报头包括基本报头、公共报头、数据包序列号、发送端地理位置、请求区域地理信息;
步骤五、发送端向路边基站发送区域广播报文数据包,路边基站收到区域广播报文数据包后转发给与自己直连的SDN交换机;
步骤六、SDN交换机处理区域广播报文数据包:SDN交换机解析出区域广播报文数据包中的请求区域地理信息,并与SDN交换机中存储的流表项进行匹配,如果能够匹配上,则按照流表项中定义的动作进行转发;如果SDN交换机中没有相应匹配的流表项,则上报区域广播报文数据包至SDN控制器,由SDN控制器增加对应的流表项,并将新计算得到的流表下发至SDN交换机,SDN交换机根据新的流表将区域广播报文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端口,直至目的端所在的路边基站;
步骤七、目的端所在的路边基站将区域广播报文数据包广播出去,收到报文的终端判断自己当前位置是否处于请求区域内,如果是,则接收该区域广播报文数据包,否则丢弃该区域广播报文数据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之江实验室,未经之江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88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