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乡村高密度开发河道的治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47388.1 | 申请日: | 2021-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1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富宁;卢燕丽;吴丽叶;赵文强;刘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52;C02F1/54;C02F3/32;E02B1/00;E02B3/00;E02B3/02;E02B3/06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卢颖 |
地址: | 530029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乡村 高密度 开发 河道 治理 方法 | ||
1.乡村高密度开发河道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河道两侧分别修筑带坡度的护岸,在每个护岸的坡脚设置石笼护脚;
(2)在支干河道(2)并入主干河道(1)的入口的下游位置处对应设置第一生态湿地,并且所述第一生态湿地是沿着主干河道(1)的河岸设置的;所述第一生态湿地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跌水区(3)、沉淀池(4)、表流湿地(5)、浅滩(6);所述表流湿地(5)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单元区,并且所述单元区沿水流方向逐渐降低,相邻两个单元区之间的高度差为0.3~0.5m,每个单元区中由下到上分别设置砾石层、植土层,所述植土层上种植挺水性植物;
(3)在支干河道(2)上设置第二生态湿地(9),并且所述第二生态湿地(9)临近支干河道(2)并入主干河道(1)的入口;所述第二生态湿地(9)为设置在漂浮体(17)上的漂浮式生态湿地,所述第二生态湿地(9)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絮凝池(13)和净化池(18),所述絮凝池(13)与净化池(18)之间的高度差为0.5~0.8m;在所述絮凝池(13)中加入复合絮凝剂,沉淀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重金属离子;在所述净化池(18)中由下到上依次设置基底层(15)和泥土层(16),所述基底层(15)由卵石和/或砾石填充,所述泥土层(16)内混合有树木根茎,所述泥土层(16)上种植挺水性植物;所述净化池(18)和絮凝池(13)之间设置有活性炭层(14);通过水泵(12)将支干河道(2)内的水输送至絮凝池(13)进行处理,絮凝池(13)中的水经过活性炭层(14)流入净化池(18)进行处理,然后从净化池(18)排入支干河道(2);
(4)在所述支干河道(2)和主干河道(1)的两岸,以及第一生态湿地的外侧分别设置木桩进行护岸;所述木桩为等距间隔设置,每延米用桩3根,所述木桩之间设置竹篱,所述竹篱使用桐油浸泡1~2h后,再在40~50℃的条件下风干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乡村高密度开发河道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笼护脚由网箱构成,并且所述网箱内填充有卵石、砾石、砂土混合物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乡村高密度开发河道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态湿地的入口设置有分水闸(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乡村高密度开发河道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干河道(1)上还设置有溢流堰(8),所述溢流堰(8)一端沿水流方向倾斜并且与分水闸(7)连成整体横亘在主干河道(1)上,所述溢流堰(8)与所述分水闸(7)的夹角为160~17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乡村高密度开发河道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态湿地和支干河道(2)的并入口位于主干河道(1)的同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乡村高密度开发河道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4)和表流湿地(5)之间设置有拦网(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乡村高密度开发河道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性植物为美人蕉、鸢尾、千屈菜、沙棘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乡村高密度开发河道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生态湿地(9)的前部设置有弧形拦网(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乡村高密度开发河道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是将聚合硫酸铁溶液和糊精按照质量比为1:0.03的比例搅拌混合,并且在40~50℃的条件下反应2~4h,冷却至室温,过滤、干燥后得到复合絮凝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738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