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隔离病床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6810.1 | 申请日: | 2021-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40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周荣;何师聪;韩才旭;胡创武;薛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呼研所生物安全科技(广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7/00 | 分类号: | A61G7/00;A61G7/05;A61G10/00;A61B5/0205 |
代理公司: | 广州恒成智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5 | 代理人: | 刘挺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离 病床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离病床,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隔离舱以及设置在隔离舱内部的床体,还包括控制处理器以及人体信息采集装置,隔离舱内部设置有风道,风道包括进气口以及出气口,风道内部设置有消毒过滤装置以及抽风装置,人体信息采集装置用于采集隔离舱内的患者人体信息,并将采集到的患者人体信息发送至控制处理器,控制处理器用于根据采集到的患者人体信息,向抽风装置发送对应的风速信号,以调节抽风装置的抽风风速。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设置控制处理器以及人体信息采集装置,使本发明能根据病床内患者的患者人体信息,调节抽风装置的抽风风速,从而使本发明能根据患者状态调节抽风装置的抽风风速,实现智能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隔离病床。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疗场所,由于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医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气流阻隔手段,不能有力地防止病源患者之间和病源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气溶胶传播感染,尤其是目前医院的病床方面,大部分功能单一,传染源的阻隔效果不好,没有配备对病原体微生物进行有效灭杀的装置,在面对诸如SARS、MERS等突发性急性重大传染病暴发时,容易诱发院内感染,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医院会设置单人隔离病床对感染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并通过抽风装置以及消毒过滤装置将患者呼出的气溶胶进行抽风和消毒,如专利CN208942673U。但是,现有抽风装置的风速强弱都是人工调节的,不具备智能调节功能,无法根据患者的状态进行调节。若抽风装置的风速太弱,则无法抽走患者呼出的气溶胶;若抽风装置的风速太强,则容易造成患者的呼吸不适。
因此,亟需一种能根据患者状态调节风速的隔离病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隔离病床,以解决现有隔离病床中抽风装置无法根据患者状态调节风速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隔离病床,包括隔离舱以及设置在隔离舱内部的床体,还包括控制处理器以及人体信息采集装置,所述隔离舱上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包括与所述隔离舱内部连通的进气口以及与所述隔离舱外部连通的出气口,所述风道内部设置有消毒过滤装置以及抽风装置,所述隔离舱内部的气体从所述进气口进入并通过所述消毒过滤装置以及所述抽风装置到达所述出气口排出;所述人体信息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隔离舱内的患者人体信息,并将采集到的患者人体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处理器;所述控制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采集到的患者人体信息,向所述抽风装置发送对应的风速信号,以调节所述抽风装置的抽风风速;所述控制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抽风装置以及所述人体信息采集装置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隔离病床的优选方案,所述床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枕头,所述枕头包括用于供患者颈部靠枕的靠颈部,所述人体信息采集装置设置在所述靠颈部上。通过上述设置,能使人体信息采集装置更接近患者,从而更精确的采集到患者人体信息,减少数据误差。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隔离病床的优选方案,所述人体信息采集装置包括与所述控制处理器电连接的心率传感器,所述心率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隔离舱内的患者心率信息,并将采集到的患者心率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处理器,所述患者人体信息包括所述患者心率信息。通过上述设置,使本发明能通过心率传感器采集患者心率信息,并通过患者心率信息调节抽风装置的抽风风速。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隔离病床的优选方案,所述心率传感器与所述靠颈部的上表面一体成型,所述心率传感器用于与患者的颈部皮肤直接接触检测出所述患者心率信息。通过上述设置,使心率传感器能直接接触患者的颈部皮肤,从而得到精确的患者心率信息。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隔离病床的优选方案,所述人体信息采集装置包括与所述控制处理器电连接的血氧传感器,所述血氧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隔离舱内的患者血氧信息,并将采集到的患者血氧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处理器,所述患者人体信息包括所述患者血氧信息。通过上述设置,使本发明能通过血氧传感器采集患者血氧信息,并通过患者血氧信息调节抽风装置的抽风风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呼研所生物安全科技(广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呼研所生物安全科技(广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68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