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煤塌陷区地表水、采空区、地热综合利用方法及试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6717.0 | 申请日: | 2021-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23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赵金海;康丹;尹立明;张新国;孙文斌;周长建;陈军涛;张士川;江宁;李杨杨;刘音;张云朝;张树鹏;张志学;乔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T10/30 | 分类号: | F24T10/30;E21F17/00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陈海滨 |
地址: | 26659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煤 塌陷 地表水 采空区 地热 综合利用 方法 试验 设备 | ||
一种采煤塌陷区地表水、采空区、地热综合利用方法及试验设备,涉及采矿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确定地热水汇集区,在大巷内布置热能交换设备,设置地热水抽采系统,地热水抽采系统包括地热井、抽采管道和尾水回注管道,抽采管道连接热能交换设备,尾水回注管连接热能交换设备的出水口;在地表布置水渠,并在地表移动盆地设置排水系统,引导地表水流入地下;通过地面开采形成的采煤塌陷区控制地表水的定向有序流动,实现地下水的可持续开采。利用试验设备综合模拟该方法,该试验设备包括地下水系统、地质模拟系统和储热模拟系统。该方法解决了地热利用的水源问题,重构了地下水系,还利用地质构造直接向储热层注水,井下换热缩短了提升距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矿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采煤塌陷区地表水、采空区、地热综合利用的方法,以及模拟该方法的试验设备。
背景技术
煤层地下开采面积达到一定范围以后,地表产生下沉、倾斜、水平移动等一系列运动,随着地下开采面积的增大,地表形成大面积塌陷区,改变了矿区原有的地形、地貌,同时也会对地表原有水系以及潜在储水空间产生较大影响,引发矿区水环境变化,继而影响农业地质环境、储水灌溉、交通等一系列问题。受水体下采煤的影响,储水堤坝、河流等重要水利设施原有高程信息可能会发生改变,在地表运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裂缝、坝体的整体沉降,以及河流部分区段积水量增加等不利因素。同时,煤层的开采也会严重破坏及污染地下水系,影响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运用地表变形预计方法以及数值模拟方法,从采空区地表变形机理上揭示煤层开采过程对水系演变的影响过程,分析地表产生积水的原因,对矿区生态系统的治理与恢复至关重要。从地表变形动态发展角度,基于地表已有的部分已损坏排水设施,提出改造修复方案,并通过人工构建排水设施重建地表排水系统,对改善受影响地表的排水状况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数值模拟分析软件对重建后的水系特征进行分析,以求达到积水快速、安全排出的目的,改善已采取地表生态环境。
煤炭开采后破坏了地下水系的完整结构,因此对地质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地下水向采空区域聚集这是主要的聚水区域。地下水经过一定的岩体结构便会形成新水,这是地下的自清洁作用,完全实现地下水系的恢复已无可能。煤炭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带来两大突出问题:一是煤炭开采带来的生态损害,核心是地下水破坏和生态环境损伤问题;二是煤炭消费带来的环境破坏,主要是煤炭燃烧污染物排放问题。煤炭产业必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地热利用的水源问题,重构地下水系,利用地质构造直接向储热层注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煤塌陷区地表水、采空区、地热综合利用方法及试验设备;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煤塌陷区地表水、采空区、地热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S1.确定地热水汇集区;
S2.在大巷内布置热能交换设备;
S3.布置地热水抽采系统,所述地热水抽采系统包括地热井、抽采管道和尾水回注管道,抽采管道连接热能交换设备的进水口,尾水回注管连接热能交换设备的出水口;
S4.在地表布置水渠,并在地表移动盆地设置排水系统,引导地表水流入地下;
S5.通过地面开采形成的采煤塌陷区控制地表水的定向有序流动,实现地下水的可持续开采,结合地面管路和岩层裂隙带、弯曲带等空间结构,实现地下水系的完整空间恢复,构建采煤塌陷区地表水-地热资源联合体系,将实现采煤塌陷地的综合利用。
优选的是,地热水汇集区包括断层和地热储层的交界区域。
优选的是,大巷内还布置有钻井硐室,从钻井硐室分别向地热水汇集区和地热储层开挖地热井,沿地热井向地热水汇集区布置抽采管道。
还优选的是,抽采管道和尾水回注管道的端部间隔设定的安全距离。
还优选的是,采煤塌陷区的导水裂隙发育情况根据地质探测确定,根据导水裂隙发育情况和塌陷区地形调整地下水的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67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胶囊内镜的取送装置及关联注射器
- 下一篇:一种复合营养红烧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