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农村分散型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6517.5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12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黑亮;董延军;黄徐;蔡名旋;王加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星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68 | 代理人: | 艾变开 |
地址: | 51063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农村 分散 生活 垃圾 污水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农村分散型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系统,所述处理系统包括分散在各个农户住所的垃圾沼气装置、污水处理装置和回用水储水池,还包括连接每个回用水储水池与农田灌溉总渠的灌溉管道;所述垃圾沼气装置的沼气管路并联供热锅炉和燃气灶,所述供热锅炉的热水管路并取暖设备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连接污水处理装置,用于保证污水处理装置的生化处理温度;所述垃圾沼气装置的沼液管路连接污水处理装置,用于补充污水处理装置生化处理所需的碳源;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连接回用水储水池,用于临时储存处理后达标的回用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村环境治理和资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农村分散型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高效治理。相比于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农村生活垃圾的种类和污水的污染物组成种类比较简单,其处理容易实现,农村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和污水中还有很多的营养物质可供人们回收再利用。然而,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由于居住分散,生活垃圾和污水的产生位点比较分散,生活垃圾的运输并集中处理相比于污水容易实现,可是建设常规的污水处理厂需要布设管道进行引流,而且处理后的再生水需要较多管道运输到面积广大的农田进行灌溉,建设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农村分散型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系统,所述处理系统包括分散在各个农户住所的垃圾沼气装置、污水处理装置和回用水储水池,还包括连接每个回用水储水池与农田灌溉总渠的灌溉管道;
所述垃圾沼气装置的沼气管路并联供热锅炉和燃气灶,所述供热锅炉的热水管路并取暖设备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连接污水处理装置,用于保证污水处理装置的生化处理温度;
所述垃圾沼气装置的沼液管路连接污水处理装置,用于补充污水处理装置生化处理所需的碳源;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连接回用水储水池,用于临时储存处理后达标的回用水。
本发明所述的针对农村分散型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系统,以所述垃圾沼气装置和污水处理装置为核心部分,垃圾沼气装置用于处理生活垃圾,产生沼气和沼液,沼气既可直接用于燃气灶,作为日常烹饪的热源,又可以燃烧作为供热锅炉的热源,供热锅炉产生的热水既可用于取暖设备,有可作为换热器的热源,在气温较低的季节为所述污水处理装置提供热能,保证其生化处理处于合适的温度,提高生化处理效率;所述沼液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向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中引入沼液,为其生化处理补充碳源,也能达到提高生化处理效率的目的。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水体达到中水回用标准后,可以用于日常家庭生活用水,也可以储存起来,用于灌溉农田或者绿植。本发明所述的针对农村分散型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系统将日常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装置协同利用,利用垃圾处理产生的沼气作为污水处理的热源,利用沼液作为污水处理的碳源,就地取材;进一步地,利用农村家庭原有的垃圾沼气装置,配置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和相关即可,能够极大节约建设费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可选的,所述污水处理装置由下至上包括前处理区和微生物处理区,前处理区和微生物处理区同处于一个纺锤形外壳的内部;
所述前处理区的底部设有进水管,内部设有过滤装置;
所述微生物处理区的下部设有出风装置,并通过输风管连接纺锤形外壳上的进气口,微生物处理区的内部设有微生物载体,微生物处理区的顶部设置所述出水管。
可选的,所述纺锤形外壳的内部具有内外双层腔体,内层腔体为前处理区和微生物处理区,外层腔体为线路通道和保温层,用于容纳线路、气路和保温热水,外层腔体的外壁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可选的,所述前处理区为竖直放置的圆柱形空腔,所述圆柱形空腔从纺锤形外壳的底部进入并贯穿纺锤形外壳的外层腔体,伸入内层腔体,即前处理区设在纺锤形外壳的下部;所述圆柱形空腔的底部设有进水管,内部设有过滤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65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