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坡屋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45237.2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3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黄炜;葛培;张家瑞;权文立;张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7/02 | 分类号: | E04B7/02;E04B7/04;E04D13/064;E04B1/41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房鑫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屋面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坡屋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两个坡屋面本体,两个坡屋面本体的顶端相互对接形成屋脊;坡屋面本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L型梁,L型梁的上端与坡屋面本体的端部固定,下端竖向延伸与立柱固连;其中,两个坡屋面本体顶端的L型梁拼接形成屋脊梁,屋脊梁的下端通过预制凹槽梁与第一立柱固定连接;坡屋面本体下端的L型梁与第二立柱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在坡屋面本体的两端设置L型梁,顶部相互对接的两个坡屋面本体上端的L型梁拼接形成屋脊梁,屋脊梁通过预制凹槽梁与立柱固定,下端的L型梁与立柱固定连接;采用分块的预制结构件,满足工厂预制加工,施工效率较高,无需现场支模板,节能环保,结构整体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坡屋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坡屋面多为现浇结构,由屋脊梁、斜梁和立柱构成支撑体系;传统坡屋面需要大量的支模,施工能耗高,难度大,工期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坡屋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建筑坡屋面大多采用现浇结构,施工能耗高,难度大,工期长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坡屋面结构,包括两个坡屋面本体,两个坡屋面本体的顶端相互对接形成屋脊;坡屋面本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L型梁,L型梁的上端与坡屋面本体的端部固定,下端竖向延伸与立柱固连;
其中,两个坡屋面本体顶端的L型梁拼接形成屋脊梁,屋脊梁的下端通过预制凹槽梁与第一立柱固定连接;坡屋面本体下端的L型梁与第二立柱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预制凹槽梁的底部紧贴设置在第一立柱的柱顶,预制凹槽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矩形连接板;矩形连接板的上端通过螺栓与预制凹槽梁的翼缘外侧面固定连接,矩形连接板的下端通过螺栓与第一立柱的侧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坡屋面本体下端的L型梁与第二立柱之间设置有L型连接板;L型连接件的一端通过螺栓与坡屋面本体下端的L型梁的外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二立柱的柱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坡屋面本体包括上坡屋面板、若干中坡屋面板及下坡屋面板;其中一个坡屋面本体的上坡屋面板的顶端与另一个坡屋面本体的上坡屋面板的顶端相互对接形成屋脊,若干中坡屋面板依次拼接后与下坡屋面板连接;其中,最上一级中坡屋面板的上端与上坡屋面板的下端相互对接,最下一级中坡屋面板的下端与下坡屋面板的上端相互对接,下坡屋面板的下端形成檐口;
上坡屋面板、中坡屋面板及下坡屋面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L型梁,相邻坡屋面本体中的上坡屋面板上端的L型梁拼接形成屋脊梁;上坡屋面板与中坡屋面板接缝处的L型梁拼接形成中间节点梁,中间节点梁的下端通过预制凹槽梁与第三立柱固定连接;下坡屋面板下端的L型梁与第二立柱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屋脊梁与中间节点梁的下端分别配合设置在预制凹槽梁的凹槽结构中,并通过对穿螺栓与预制凹槽梁的两翼固定。
进一步的,上坡屋面板、中坡屋面板及下坡屋面板均采用装配式坡屋面板;装配式坡屋面板包括钢筋混凝土肋格、砌块及钢筋混凝土底板;钢筋混凝土底板倾斜设置,钢筋混凝土肋格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底板上,若干砌块充填在钢筋混凝土肋格中;
钢筋混凝土底板倾斜设置,钢筋混凝土肋格平行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底板上,若干砌块充填在钢筋混凝土肋格中;L型梁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底板上下两端,L型梁的上端与钢筋混凝土肋格固定,下端延伸至钢筋混凝土底板的下方。
进一步的,砌块采用轻质保温砌块;轻质保温砌块的原料包括再生砖骨料、聚苯颗粒、水泥及砂。
进一步的,装配式坡屋面板的拼接缝处采用水泥砂浆灌浆料填实;L型梁与预制凹槽梁的接缝处采用水泥砂浆灌浆料填实;坡屋面本体的上表面铺贴有防水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52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