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凹凸板摩擦耗能型干式连接件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45234.9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3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黄炜;苗欣蔚;权文立;石安仁;张家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38;E04B1/41;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范巍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凹凸 摩擦 耗能 型干式 连接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凹凸板摩擦耗能型干式连接件及施工方法,包括预制在相邻两个墙体上的第一预埋件和第二预埋件,第一预埋件上设置有插槽,第二预埋件上设置有与插槽配合的插板,第一预埋件和第二预埋件通过插槽和插板装配后再通过紧固件件连接,墙体受力时螺栓发生在槽孔中移动,进而使插板与插槽的侧壁接触摩擦耗能,墙体受力时两侧墙板发生竖向错动,螺栓在槽孔中发生移动,从而插板与预埋钢板发生相对竖向位移通过二者产生的摩擦力消耗地震能。连接件在墙板吊装定位后直接沿墙面安装,对精度要求不高,易于安装和拆卸,实现装配式墙体竖向接缝的干式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复合墙结构墙体连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板摩擦耗能型干式连接件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墙体结构是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预制混凝土结构具有施工速度快、节省现场支撑和模板、节约材料和人工、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等特点,有利于提高建筑的劳动生产率,边界连接技术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可靠的受力钢筋连接以及合理的节点、接缝构造措施将保证预制构件连接成一个整体,保证其结构性能具有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的整体性、延性、承载力和耐久性能,达到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的效果。
现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边界连接仍以湿式连接为主,湿式连接对模板需求量较大,施工周期较长并且容易受季节影响;现有干式连接以钢筋套筒灌浆连接为主,但是存在施工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凹凸板摩擦耗能型干式连接件及施工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凹凸板摩擦耗能型干式连接件,包括第一预埋件和第二预埋件;
所述第一预埋件包括用于埋置在墙体中的第一预埋板,第一预埋板的端部设置有插槽;第二预埋件包括用于埋置在墙体中的第二预埋板,第二预埋板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配装在插槽中的插板,插板上设置有槽孔,紧固件穿过槽孔将第一预埋件和第二预埋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预埋板和插槽之间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沿墙体的厚度方向设置,并其与第一预埋板呈直角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预埋板和插板之间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沿墙体的厚度方向设置,并且第二预埋板和插板与定位板呈十字型设置。
优选的,所述插板的两侧固接有耗能板。
优选的,所述耗能板为金属板。
优选的,第一预埋板和第二预埋板上均设置有锚杆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预埋件上设置有多个插槽,第二预埋件上设置有多个插板,插槽与插板的数量相同。
优选的,所述槽孔的长度方向纵向设置。
一种基于凹凸板摩擦耗能型干式连接件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钢模板制备复合墙板,在预制过程中将第一预埋件和第二预埋件的预埋板分别埋置在两个复合墙板的预定位置;
步骤2、将两个复合墙板运输至指定位置,并将第二预埋件的插板配装至第一预埋件的插槽中并用高强螺栓连接,高强螺栓施加预紧力;
步骤3、在两个复合墙板之间拼接缝中填入泡沫条,然后用砂浆对拼接缝的进行找平,最后用高强灌浆料将拼接缝的中间空隙部位进行灌浆填实。
优选的,所述第一预埋件和第二预埋件位于复合墙体的肋梁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52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