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磷镁材料的缓凝型高效分散剂及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744804.2 | 申请日: | 2021-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1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 发明(设计)人: | 高育欣;余保英;孔亚宁;刘明;杨文;程宝军;祝小靓;李毅;周建伟;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西部建设建材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4/26 | 分类号: | C04B24/26;C04B24/06;C04B103/40;C04B103/22 |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德明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60 | 代理人: | 鲍利蕊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材料 缓凝 高效 分散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磷镁材料的缓凝型高效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分散剂包括调凝组分、分散组分、减水组分和水,调凝组分、分散组分、减水组分和水的质量比为1:0.5‑2:0.5‑2:10‑30;调凝组分为小分子硼酸类无机盐或柠檬酸类;分散组分为大分子有机物聚电解质;减水组分为山梨糖醇、羟基硬脂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双硬脂酸甘油酯和三硬脂酸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该分散剂可有效解决现有的分散剂存在的对磷镁材料凝结时间调控效果差、减水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散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磷镁材料的缓凝型高效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磷镁材料是一种基于含镁碱性氧化物和含磷无机盐,在有水环境下,快速的凝结硬化,而形成的一种高早强的胶凝材料,具有粘结强度好、收缩变形小、高耐久等优良特性,在道路修补、材料封装、金属防腐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
但是,目前磷镁材料水灰比相对固定,为提高流动性,往往通过提高水灰比来实现,且现有磷镁材料凝结硬化时间过快,尤其夏季高温时,其凝结时间甚至低于10分钟,留给施工可操作时间过短,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为提高磷镁材料拌合物工作性能及调整其凝结时间,国内外有学者进行了磷镁材料减水剂、性能调节外加剂方面的研究。
现有的分散剂对于磷镁材料缓凝时间的调控效果较差,减水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磷镁材料的缓凝型高效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分散剂可有效解决现有的分散剂存在的对磷镁材料凝结时间调控效果差、减水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磷镁材料的缓凝型高效分散剂,包括调凝组分、分散组分、减水组分和水,所述调凝组分、分散组分、减水组分和水的质量比为 1:0.5-2:0.5-2:10-30;
调凝组分为小分子硼酸类无机盐或柠檬酸类;
分散组分为大分子有机物聚电解质;
减水组分为山梨糖醇、羟基硬脂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双硬脂酸甘油酯和三硬脂酸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调凝组分、分散组分、减水组分和水的质量比为1:1.2:0.8:20。
上述方案中,设置有调凝组分、分散组分和减水组分,以上调凝组分、分散组分、减水组分按所述质量比复合使用,达到缓凝效果的同时,实现磷镁材料良好的分散效果,给施工提供充足的可操作时间,并实现均匀的分散效果。
进一步地,调凝组分包括四硼酸钠、四硼酸钾、柠檬酸钾和柠檬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调凝组分为四硼酸钠和四硼酸钾,四硼酸钠和四硼酸钾的质量比为1:0.5-5。
进一步地,分散组分包括聚丙烯酸钠和聚甲基丙烯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分散组分为聚丙烯酸钠和聚甲基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钠和聚甲基丙烯酸钠的质量比为1:0.5-2。
进一步地,减水组分为山梨糖醇、羟基硬脂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双硬脂酸甘油酯和三硬脂酸甘油酯,山梨糖醇、羟基硬脂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双硬脂酸甘油酯和三硬脂酸甘油酯的质量比为1:0.5-2:0.5-2:0.5-2:0.5-2。
进一步地,用于磷镁材料的缓凝型高效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水加热至55-65℃,向其中加入调凝组分,搅拌至溶解;
(2)向步骤(1)的溶液中加入分散组分,搅拌溶解后恒温静置20-40min;
(3)向步骤(2)的溶液中加入减水组分,超声5-10min,制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西部建设建材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西部建设建材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48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